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地方单位 > 正文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1/26 12:40:23 浏览:

路、港口、航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重点建设便捷通畅的骨干物流通道,深入推进“海丝”核心城市物流枢纽建设。

完善干线铁路网络。加强与国家高速铁路大通道的衔接,开工建设温福高铁,提前谋划昌福高铁、福龙高铁、福赣高铁、福衢高铁,强化省际联通和辐射内陆通道。有序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加快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F1线)建设,积极推进福莆宁城际铁路(F2、F3线)建设,构建闽东北大都市区城际铁路网络,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加快启动货运铁路建设,打造陆海空铁联运体系,实现陆运、水运、空运顺畅衔接,形成“海丝”核心区“环线 放射状”的铁路交通网络。

整合高快速路网络。构建滨海新城内外快速公路交通体系,加快实施316国道长乐段、机场第二高速、滨海新城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主城区与滨海新城半小时快速通达。提速建设沿海公路运输大通道,加快贯通北连宁德南接莆田的228国道,完善提升对台和内陆腹地疏港公路通道。建设沈海高速福厦段扩容二期、政永高速公路永泰至德化段。实现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城市快速路有机衔接,服务主城区、新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打通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市交通瓶颈,增加及改造进出城通道,延长福州城区北向第二通道至连江城关及福州现代物流城。

推进港口群建设。围绕丝路海港城建设,优化福州港功能布局,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错位发展、高效协同的港口群。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促进要素资源集聚。精准完善港口设施,重点推动江阴港区壁头作业区6#-7#、8#-9#、13#和罗源湾可门作业区1#-3#、6#-7#以及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4#等泊位和航道建设,形成泊位连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满足大型临港产业项目落地需求。完善环兴化湾区交通体系,规划福清江阴经湄洲湾港区至兴泉铁路支线,谋划预留江阴至北高的海底隧道,建设连通环湾滨海道路,推动由涵江港至江阴港的跨海通道建设。

加快机场扩建工程。依托国际航空城建设,推进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建设机场配套供电、供水、供冷、供气、消防救援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提高旅客和货邮吞吐能力。引入北机场高速,与现有南机场高速闭合成环,同步引入轨道交通,加强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实现“高铁进机场”,打造“海丝”核心区门户枢纽机场,提升机场国际服务能级,为发展空港物流奠定坚实基础。

(二)打造融合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

积极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依托综合交通骨架网,扩展港口、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对外专用通道,以海铁联运、海公联运、公铁联运建设为重点,扩大福州港货源腹地,加快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探索开展多式联运提单试点工作,构建集约高效物流服务体系。

积极开展海铁联运。重点推进“丝路海运”工程建设,建立多式联运港站,扩大港口集疏运能力,打通海铁联运货物进出港便捷通道。大力推动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北段建设,改造提升可门港、江阴港铁路支线,加快推进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和长乐松下港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把铁路支线从泊位连接到后方作业区。提前谋划江阴港经莆田至兴泉铁路连接后方腹地,畅通“铁路 海路”联运通道,逐步形成“海丝”沿线国家及内陆省区的主要运输通道,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积极开展海公联运。深入实施“海丝”建设,顺应腹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增强福州港在连接腹地与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的门户枢纽地位,加强海公运输方式的衔接,重点推进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海公联运,搭建“海路 公路”通道,进一步加强资源联动和优势互补,提升港口运作效率。

积极开展公铁联运。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改革工作,推进公铁联动发展、有序衔接、资源共享,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参与公铁联运业务,加快形成公铁联运现代化体系。重点培育公铁联运线路,促进大宗货物运输实现公转铁,降低运输成本,提升联运物流效率。鼓励物流企业搭建“公路 铁路”通道,推动形成内联外通、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公铁联运通道,优化物流要素资源配置。

加快内陆港体系建设。依托福州交通运输通道优势和枢纽地位,加强对内辐射,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参与内地“无水港”业务,加快构建“线上无水港”。打造内陆港的集疏运体系,有效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二、完善物流功能节点网络

充分考虑城乡产业空间分布现状、产业发展趋势、城乡交通设施、生态环境容量等因素,坚持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空间协调原则,加强城乡物流设施配建,形成内外联通、便捷高效的“国家物流枢纽—物流集聚区—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四级物流功能节点网络。

(一)创建互联畅达的国家物流枢纽

持续拓宽枢纽功能。围绕闽侯南通海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福州现代物流城,高质量推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挖掘城市消费市场,为商贸企业提供商品仓储、干支联运、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以及金融、结算、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等增值服务。围绕江阴港、松下港、青州港,推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推进智慧港区建设,对接国内国际航线和港口集疏运网络,实现水陆联运、海空联运、水水中转,为福州港口腹地及其辐射区域提供货物集散、国际中转、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区域分拨配送等综合性物流服务。围绕罗源湾南北两岸临港物流园区,努力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大新建配建,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设施,发展集原材料供应、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储运、分销等一体化的现代供应链物流服务。

探索发展枢纽经济。立足福州“三型叠加”国家物流枢纽定位,利用国家物流枢纽辐射广、成本低、效率高和对接国家物流网络的优势,发掘福州特色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引领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与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衔接、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主干线贯通、支线流畅、横向到边、纵向不断延伸的工业、农业、商贸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经济网络,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建成全市产业布局更合理、分工合作体系更完善、物流服务协同更高效、价值外溢效应更明显的具有福州特色的经济产业走廊。

创新引导枢纽培育。加快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推进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工作,创新福州物流枢纽经营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通过资源整合、业务融合、联盟运作等手段,培育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设施联通、功能联合、平台对接、资源共享等市场化方式打造优势互补、业务协同、利益一致的合作共同体,推进国家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和统筹运营管理,有序推动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服务资源集聚,提升物流一体化组织效率。建成要素集聚效应更强、资源整合效果更佳、区域协调发展更快的数字物流枢纽核心承载区。

(二)建设智慧创新的现代物流城

积极推进交通网络建设。按照“内外分离,客货分流”原则构建交通体系,打造内外通畅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为将现代物流城建设成为海丝国际物流通道门户和国家物流枢纽重要载体提供支撑。加快推进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项目(杜坞至樟林至透堡段)建设,为建设福州现代物流城铁路货运枢纽奠定基础。加快完善“三纵六横”路网结构,畅通国省干线公路,将104国道改线至经马尾琅岐、长乐、福清线位,建设丹阳至贵安、丹阳至敖江、丹阳至可门港区公路,加快推进罗源湾高速出口至碧里作业区改扩建工程。加快动建福州经丹阳至宁德高速公路、机场第二高速,接沈海高速至丹阳,加快北向机场进场路的建设,做好轨道交通和机场枢纽的有效衔接,打通福州现代物流城与长乐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

精准谋划产业落地。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现代物流城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全国性商贸企业、电商平台、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争取引进一批产业集聚性强、带动性好、经济效益高的现代物流产业好项目、大项目。着力推进民天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永辉博鸿达福建冷链肉品智慧交易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北三环、东三环的物流企业入驻福州现代物流城,集中承接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商贸物流业转移,建设福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新增肉品批发市场,发展加工、配送、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建成全国性仓配一体化商贸物流基地、区域总部基地、闽货集散基地。

全面布局智慧物流。以“三生”融合为理念、“双碳”战略为驱动,推进低碳绿色智慧的福州现代物流城建设。推进智慧物流城“天上云、地上网”融合发展(数字云、物流云和干线网、商品网、库网、配送网),打通物流信息链,促进福州市现有物流基础和资源的集约整合、升级换代,构建智慧供应链物流服务云平台,满足物流、商贸、制造等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联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数字化产城新生态。结合智慧物流城平台应用场景,构建“1 4 N”的总体框架,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多业务联动、多主体协同,打造产业创智高地、国际生态新城,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三)打造更高能级的物流集聚区

着力提升江阴港城物流集聚区能级。统筹推进江阴、渔溪、新厝物流发展,整体规划、整体布局,同步建设,分工合作,提升多式联运转运组织能力。完善江阴港区智慧港口应用系统建设,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鼓励增开新的航线航班,打造江阴港国际深水大港。以物流分拨、销售服务两大中心为切入点,以加工制造、研发设计、检测维修三大中心为突破点,丰富综合保税区业务形态。延伸整车进口产业链,把江阴整车进口口岸建设成为南方地区汽车交易重点口岸。鼓励石化龙头企业率先实施主辅分离,并向液体化工品现货交易、转口贸易等链条延伸,打造液化石油化工产品的仓储物流枢纽。

大力提升罗源湾物流集聚区能级。持续推动罗源湾南北两岸一体化发展,在可门港规划建设深水泊位群,推动环罗源湾疏港货运铁路建设,发展水水中转和海铁公多式联运。推动罗源湾南岸可门口30万吨码头升级,积极发展铁矿石混矿业务,引进龙头企业在罗源湾可门口南北两岸各建设一个千万吨原油、成品油地下水封洞库,争取成为超大型国家原油储备基地。谋划建设辐射中国南部、中亚乃至欧洲的洲际不锈钢物流集散中心,推动建设大型省际型钢物流集散中心。

全力提升空港物流集聚区能级。以机场二期扩能建设为契机,打造连接海峡两岸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现代保税产业基地,提升空港物流集聚区综合服务能力,创建空港国际品牌。加快构建完善的航空物流集疏运网络,推进“高铁进机场”,形成机场与高铁无缝衔接。引进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增开国内外航线航班,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业。扩大机场货运场站规模,提升货物处理能力,增强货运时效,吸引省内航空货物集聚。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整改,力争设立空港综合保税区,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支持,打造航空物流政策高地。

(四)建立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

合理优化物流配送中心布局。充分发挥物流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集约高效运转中的关键环节作用,针对主要产业集聚区、商贸集散地、电子商务集中区,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等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和快件处理中心。针对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建设跨境电商仓储转运配送中心、快件集散中心、网购保税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分拨中心和集中采购分拨配送中心。针对粮食流通集约化发展,逐步推进杜坞粮食批发市场等向长乐转移。推动有条件的高速公路落地互通物流园区建设,带动城市建成区内物流企业向城市周边高速公路落地互通物流园区的转移和集聚。

持续推进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快递(处理)配送中心等相关物流设施项目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物流园区作用,秉持不搬迁、促提升原则,推进园区提质降本增效。结合各物流配送中心定位,优化功能区布局,改善设施设备配置,引导物流企业建设智慧化、自动化、集约化仓配中心,推进园区物流业务的信息化升级及智能化改造。完善物流配送中心配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地方单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