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地方单位 > 正文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1/26 12:40:23 浏览:

区通道,带动榕台融合发展,深化“海丝”核心区建设,发挥物流业支撑带动作用。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面落实强省会、福州都市圈战略为重点,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围绕“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提升物流资源配置能力,着力完善物流服务体系,着力增强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福州现代物流业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努力建成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作用的国家物流枢纽,努力培育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的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助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务大局。立足新发展格局,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省会城市核心引擎功能,发挥“对台前沿”和“海丝”交流门户优势,推进福州都市圈及闽东北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物流协同发展,深化榕台物流融合,推动“海丝”沿线区域物流合作,构建服务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海陆双向开放的物流体系,为福州市全面落实强省会、福州都市圈战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二)坚持提质增效。深刻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加快物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改善物流供给质量,打造现代化的高效物流运行体系,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畅通国民经济“双循环”,以品质塑造福州物流发展优势,全面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注重科技赋能,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为驱动,加快物流领域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物流和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改造,推进智慧物流“新基建”,培育产业新动能,为建成“数字福州”“平台福州”“海上福州”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坚持产业融合。把握融合发展规律,挖掘潜在社会物流需求,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联动发展,有效整合、配置供应链资源,加大产业链“延链、补链、联链”力度,加速物流链与供应链、产业链高效协同发展,积极培育新动能、新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坚持绿色发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节能低碳环保意识,注重推广节能环保型物流技术、工艺和装备的应用,改善能源消耗结构,加快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进物流业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完善逆向物流,发展高效、集约、环保、低成本的绿色低碳物流运行体系,促进物流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物流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将福州建设成为国家物流枢纽,基本建成外联内达、城乡协同、区域联动、智慧互联、绿色低碳的现代物流体系,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至202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力争突破890亿元,年均增长10.9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5.2左右,占服务业比重约8.7左右。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内一流枢纽机场,福州机场航线数量力争达140条,通航航点数量力争达110个,货邮吞吐量力争达45万吨。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600万—800万TEU,航线数量力争达100条。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铁路形成“七干三支”空间布局,里程达到约600公里。进一步优化公路网络,加快高速公路网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建设,至2025年,通车里程达1.18万公里。

——加快完善物流节点网络。持续推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逐步完成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工作,将福州打造成为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紧抓现代物流城建设,提升江阴港城、罗源湾、空港三大物流集聚区能级,强化物流配送三级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物流节点对经济活动和区域消费的支撑作用。

——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覆盖物流全链条、全场景,加速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化设施设备在物流领域推广应用,加快物流业“数智”化转型,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智慧物流园区,支持“数字福州”建设。推进智慧物流“新基建”投资稳步增长,推动物流行业供应链协同平台构建,提供一体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开放赋能,服务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实体商品流动,支撑“平台福州”建设。

——促进物流区域协同。区域物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福州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与闽东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深化榕台物流合作,支撑闽台物流融合一体化发展。建设“海丝”核心物流节点城市,构筑辐射中西部的东南沿海合作通道,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

——强化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链,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构建形成设施完备、丰富便捷的冷链物流体系与统一指挥、高效响应的应急物流体系。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力争达10亿件以上,快递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12亿元。物流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冷链物流服务进一步拓展,新增一批星级冷链物流企业、网络货运企业,A级物流企业力争突破80家。

——创新绿色物流发展。推动物流企业、快递企业向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益的绿色物流转变,打造绿色物流示范工程。全面推广绿色包装及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应用,提高电子面单使用率,降低电商快件二次包装率。建设完备的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提高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覆盖率。

第三章发展定位与空间布局

一、发展定位

国家物流枢纽。紧密结合福州“三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发挥“多区叠加”政策优势,主动对接福建全省乃至东南沿海,加快推进存量物流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集聚整合,强化物流网络规模经济效应,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智慧物流多元服务中枢。

“海丝”国际物流中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服务福州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聚力扩大开放,拓展国内国际商贸物流大通道,依托“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建设,全面提升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服务水平,加速与“海丝”沿线城市市场对接,深化榕台合作,促进产业交融,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形成商贸物流和产业要素大集聚、大流通、大交易的枢纽经济样板。

东南区域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以福州现代物流城建设为核心,以重点产业链为支撑,发挥国有企业资源配置优势,推动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业纵深融合,加速区域范围内供应链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形成布局全国、面向全球、精准对接、供需匹配、协同发展、安全可靠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东南区域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国家智慧低碳物流创新中心。依托“平台福州”建设,推进“云上筑基”工程,着力发展数字化“新基建”,搭建智慧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赋能产业升级,实现物流业务全场景数字化,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高效协同,建设集智慧物流技术研发、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智慧物流标准化研究为一体的国家智慧低碳物流创新中心,助推福州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设。

二、空间布局

依据“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城市发展格局,以建设沿海物流发展带为引领,以申报“三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以“1 2 3”(1个福州现代物流城,2个国家级基地,3大物流集聚区)重大工程为主体,推动形成辐射闽东北、长三角、赣鄂湘、粤港澳大湾区、台湾乃至“海丝”沿线城市的国际性物流枢纽,构建“一带多辐射”的物流发展新格局。

(一)国家物流枢纽

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闽侯南通海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福州现代物流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贸物流枢纽、国际商品供应链贸易与物流平台,满足一般商业和大宗商品贸易物流需求。

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江阴港、松下港、青州港区位优势,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借助“海丝”航线、中欧班列及多式联运体系,打造“海丝”重要节点、“一带一路”供应链物流枢纽,实现“海丝”与“陆丝”的无缝衔接,构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罗源湾南北两岸临港物流园区的优势,借助钢铁、电力、新材料等临港产业,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高质量规模化物流服务的核心载体。

(二)福州现代物流城

根据福州市产业基础、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需求,利用连江丹阳盆地及其周边低丘缓坡地,按照“北制造、中物流、南商贸”原则统筹产业布局,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现代智慧物流城。加快建设丹阳货运站(综合保税区)、民天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特殊监管区)和正祥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重点推动生产服务型物流企业入驻,打造连接罗源湾深水大港口、全国海陆空铁全方位立体互通、服务周边主要城市、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生活、生产资料集散中心,促进产业集聚化和集约化发展,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现代物流城产业发展格局。

(三)两个国家级基地

建设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依托马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集聚区和福清市元洪国际食品园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群,发挥青州港和松下港的区位优势,以铸造全产业冷链物流链为主线,以生鲜农产品产业化与食品产业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打造集生鲜农产品与国际食品全产业链物流基地,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国际冷链物流枢纽。

建设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依托连江县粗芦岛区位优势,整合远洋渔业产业链,发挥远洋渔业冷链物流和保税物流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主动融入国际远洋渔业生产贸易体系,形成设备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齐全、集冷链仓储、冷链运输、产品交易加工等服务为一体的远洋渔业产业集聚区。

(四)三大物流集聚区

打造江阴港城物流集聚区。依托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特种化工材料一体化产业链,建设江阴港城物流集聚区,形成以集装箱和临港工业物流为特色的综合性物流枢纽。

打造罗源湾物流集聚区。依托罗源湾南北两岸临港物流园区,服务高端绿色钢铁产业基地和铝基新材料生产基地,建设罗源湾物流集聚区,形成辐射“海丝”的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打造空港物流集聚区。依托长乐国际机场区位优势、集聚周边物流园区、快递处理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等物流设施,建设空港物流集聚区,形成连接海峡两岸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现代保税产业基地。

第四章主要任务

一、推进交通运输基础建设

按照福州市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的定位要求,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实现福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至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互达,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3小时通达,至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4小时陆路通达,促进互联互通,进一步强化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物流生产力和服务水平,带动通道经济发展。

(一)构建四位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

加快构建公路、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地方单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