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地方单位 > 正文

极客研报

发布日期:2016/7/20 7:29:08 浏览:

游戏操作形式。场景化和动作捕捉是VR设备的两个热点。

由于许多团队开始考虑如何将线上产品转移线下,精品体验店脱离了「网吧模式」演化成类似「密室逃脱」类的主题体验馆。VR周边设备为了贴合B端需求,逐渐引入了交互、社交、具象化的特征。

有了线下体验店的存在,消费者将更方便地体验什么是好的VR。为了配合线下体验店,手柄等其他周边设备将迎来爆发期。

国外VR设备大多以不同形态的手柄为主,今年E3游戏展时,Sony便为了配合PSVR推出了「枪式」VR手柄PSAim,被誉为最好VR手柄的OculusTouch已经大规模提供体验,也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出货。

反观国内,除了一些团队所开发的枪式手柄外,产品则大多焦注于多人交互的动作捕捉设备。诺亦腾的ProjectAlice逐渐引入新的会话和演示主题、青瞳视觉进一步将VR使用场景扩大到30平米以上的规模。DepthVR的深度摄像头则基于空间无限拓展的可能性。

厦门移动公司

我们可以总结如下:VR硬件头显市场还没有饱和,而过高的售价直接影响头显设备进入家庭的动力。行业人员在意识到市场导向之后更愿意把变现的机会放到B端博弈。

好的VR体验仅靠硬件是不够的,最终吸引用户接受VR的是足够重量级的内容。我们在这一阶段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内容在逐渐变得精华,并且寻找到了应用方向(教育、房产、影视等垂直领域)。由于越来越多的团队参与,内容形式花样也变得更多,「社交」这一元素开始在VR中建立雏形。

三、内容制作商

1、VR视频

在内容制作层面上,国外以大型影视公司为主(如迪斯尼、索尼等)。国内则是创业公司更为活跃,如兰亭数字、追光动画、大麦VR、Nibiru等都在前期积累获得了明显效果。在大公司层面,以优酷、乐视、爱奇艺等拥有庞大流量资源的平台商已经着手建立自己的VR帝国,可随之而来则是匮乏的内容资源和内容形式。

VR视频内容直至现在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拍摄、叙事方案。从体验来讲,视频内容的质量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团队在进行由视频拍摄1.0(拍摄满足基本叙事需求的VR短片)到拍摄2.0(镜头语言和技术的升华和提炼)的转变。除了拥有成片的影视内容之外,VR直播及演出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内容形态,内容多集中在赛事、演唱会等参与感和沉浸感强的活动上,粉丝经济将是接下来VR内容着重的消费对象。

在广告方面,VR在小范围的线下和特定的应用场景推广(比如汽车)比较成功,外包团队依靠成熟的生产模板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客户需求,这一模式正由广告类应用向影视歌直播等行业转移,不久之后我们就会在各个视频网站看到成果。

2、VR游戏

从全球VR来看,本在同一起跑线的我们正逐渐被西方第一梯队拉开,国内大部分团队对VR的理解不够深刻,目前依旧停留在需要通过VR做什么这一误区。而国外诸多团队已经摒弃了过去传统游戏开发思路,引入了社交元素。

VR游戏领域最先入场的大多为初创团队,如TVR时光机、天舍传媒等游戏团队都将在今年年底前把作品投放市场。第一波的先锋团队把握了各个VR主机平台的优先权,游戏内容大多以格斗、解密和轻交互为主。不同通常建立起的VR展露头角的VR游戏团队则更多关注在精品游戏和多人社交领域的探索。

而在游戏方面,VR开发者还面临着无法变现这一尴尬局面,大量曾经做手游等游戏公司也纷纷转型,可最后的回报不够。而由硬件厂商、游戏引擎开发商、游戏社区发起的开发者大赛也在快速催生VR游戏开发者,基本可以做如下结论:从业人员多,精品内容少,回报率低。

四、VR垂直类应用

VR应用目前依旧集中于企业级市场,旅游、房地产、教育等行业。由于有了将近一年的积累,产品生产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生产模板,基本上能够满足其他行业需求。

VR在房地产和家装是其中最热门的领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接纳虚拟现实,VR逐渐成为一个「可以落地」的项目。现如今,拥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并且稳定输出的VR应用最容易在业内建立口碑。

接下来,垂直类应用将把产品品质作为关注点,形成分级,针对不同行业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产品类型。

五、分发平台

目前做应用商店的依旧以硬件厂商为主,GearVR、大朋、暴风魔镜、DreamVR、焰火工坊等都有自己的应用商店。

主流的VR分发平台依旧是Steam。在为期半年的时间里,Steam平台已经上线了近300款VR游戏,支持OculusRift和HTCVive。但现在也冒出了独立建立资源平台的趋势:

HTCVive为了解决游戏审核及获取更多话语权。又开放了VivePort游戏下载平台专供Vive用户购买下载;OculusRift依旧主打OculusHome,并联通GearVR统一了界面;Nibiru、大朋、魔镜、Pico均在主攻移动VR的分发市场。

虽然大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有强势的移动互联网分发渠道,切入VR内容和应用分发顺理成章,但是依旧缺乏大资本拉拢资源,完善布局。

由于硬件端、软件端都没有公认的平台标准,把握了大流量入口平台则意味着更多的变现机会,而除了SteamVR和暴风魔镜的App平台,其他(包括VivePort)都没有让国内玩家满意,这一局面在没有杀手级应用市场存在时是无法扭转的。

总的来讲,在下半年资本谨慎时,VR行业迎来了第一次洗牌的机会。在没有足够的内容和用户的大前提下,大量非专业人员的涌入只能延缓VR技术成长速率。VR经「自然调节」后的景象必然是拥有精品、社交、成熟技术三元素中两种。初期杀手级应用或许在2017年初出现。随着线下体验店的推进,用户会更低门槛地拥抱VR,伴随着线下体验店,多人交互和周边设备市场也会随之拉动。最后,在移动VR产品上,VR一体机的产品形态会在移动VR盒子上存留一段时间,直至大众认为移动VR是硬需求为止。

VR领域值得关注的新锐公司

上海拆名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ypereal)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VR,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涌现了很多新的VR硬件生产商。现在有一家名叫Hypereal的低调团队,做到了世界一流VR头显的产品性能。不过他们并不满足于此,接下来他们还要做一套自己的移动VR设备、图像处理引擎和内容。Hypereal代表了第二批国内新兴VR硬件团队,他们对VR的思考和理解将会更有的放矢。

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Pico)

小鸟看看(Pico)团队所研发的PicoNeo成为了世界首款搭载高通820的一体机。PicoNeo通过巧妙,设计和算法成为了目前国内体验最好的VR一体机。而针对线下体验市场提供的6自由度运动平台和商业解决方案也让他们具有B端竞争实力。

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诺亦腾)

在国内众多VR开发团队中,诺亦腾毫无疑问是国内最优秀的团队。从动作捕捉系统提供商到做VR多人线下体验解决方案,诺亦腾处于领先地位。年初,他们提出的ProjectAlice项目又是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无数眼球,作为以技术构建壁垒的公司,他们是行业翘楚。作为从用户体验思考的硬件团队,他们是业界良心。

北京时光梦幻科技有限公司(TVR时光机虚拟现实)

TVR时光机是国内第一个登录GearVR和OculusStore的内容团队。主打轻社交交互类游戏是他们主要的业务核心,游戏的质量使得未来Oculus、PSVR、HTC都会接纳他们团队的游戏。PSVR更是将他们列为首批随机发售的游戏列表之中。除了上述提到的硬件平台外,国内的平台商和内容商都希望与其合作。

天舍(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舍文化传媒)

天舍文化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VR内容制作团队,主打的密室解迷类游戏《会哭的娃娃》成为新浪中国游戏排行榜的2015年度最佳VR游戏,之后会陆续登陆OculusRift、HTCVive、PSVR三大平台。除了制作内容以外,天舍文化还陆续建立媒体性质的论坛和线下体验店,来把握核心用户和展示门店。如今天舍还在研发两款VR游戏,是最早的一批「摸黑」的前行家。

北京乐客灵境科技有限公司(乐客)

线下体验是让人们认识VR的最优路径。乐客VR则是将VR线下体验店付诸实践先锋。从做VR蛋椅的线下体验方案,到逐步引入HTCVive和其他VR外设,乐客VR始终将旗下的线下VR体验店随着整体VR走势而更新。如今,乐客VR更是引入了许多其他VR周边设备和主题,为线下体验带来了更多玩法。

指挥家(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指挥家)

在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推广的诸多领域中,房地产行业是目前最发达的垂直类应用。VR指挥家作为转为房地产商提供演示解决方案的技术团队,凭借优秀的产品表现和极短的制作周期成为诸多房产开发商手里的香饽饽。早在两年以前,VR指挥家就开始进入虚拟现实行业中。今年,VR指挥家完成了从技术支持团队到内容生产团队的转变,接下来他们将深挖房地产VR这一垂直领域,我们期待更多的结合。

“智能硬件及数据服务篇

我们该如何判断一款智能硬件是否靠谱?

广泛地来讲,「智能硬件」指代那些功能上能够互通互联(尤其是与手机联动),形式上软硬件结合(部分功能需要借助软件实现)的设备。

当然,智能硬件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很多时候它代表着「对传统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产物」。举例来说,普通的手表加上各种传感器变成智能手表,普通的插座加上Wi-Fi控制变成智能插座,普通的音箱接入互联网同时能够用语音操作变成智能音箱。

在这个「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兴的产品类别,有些确实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也有很多「隔靴搔痒」的产品。而随着智能硬件的创业门槛的降低,吸引了众多创业者进入——在国内外的众筹网站上,你能想象到的产品都已经变得「智能化」了。

在眼花缭乱的智能硬件中,我们该如何判断一款智能硬件是否靠谱?

一、是否解决了痛点?

一款靠谱的智能硬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生活的舒适度,甚至是提高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要符合我们使用习惯。具体来说一般符合下面特征:

现阶段所提供的功能不可替代(解决痛点)

功能并非不可替代,但是可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举例来说,智能摄像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类。在几个月前的米粉节上,小米生态链产品里最畅销的单品是正是小蚁摄像机夜视版。随着年轻人租房比例增加,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智能摄像机解决了「安防」、「维系亲情」甚至是「调戏宠物」的痛点,而且暂时没有更好的替代产品出现。

同时还有很多产品看似很用心,但是并没有解决实际的痛点。例如很多智能水杯把「喝水提醒」作为卖点,但就像外媒Gizmodo所说:我们人的身体经过上千万年的进化,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完美的,能够实现同等功能,而且还不费电,不需要手机配对的能力——那叫做「口渴」。

另外,不要企图一款智能硬件能够改变你的习惯,这很重要。例如如果你本身就没有戴表的习惯,智能手表在过了三个月的新鲜期后,还能在你手腕上停留多久呢?

厦门移动公司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地方单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