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下设服务 > 正文

【广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

发布日期:2024/5/29 11:49:34 浏览:

序言

本纲要根据《中共南丹县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从战略性、客观性、政策性及规划指标的指导性和前瞻性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南丹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目标,是“十一五”时期南丹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今后几年,将是南丹县增强综合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客观总结“十五”时期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现状和战略机遇,认真谋划未来,科学地编制好南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引领全县各族人民艰苦拼搏、加快发展、实现富民兴县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五”时期简要回顾

“十五”时期,是南丹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增加,主要依赖无序的、粗放型的采选矿业经济支撑。这种以牺牲有限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和繁荣的经济格局,注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脆弱性。故经历2001年“7·17”特大透水事故后,矿产业及依附于矿业的相关产业大幅萎缩,全县经济陷入低谷,2002年生产总值仅达13.37亿元,比2000年下降38.67,工业总产值5.45亿元,比2000年下降了80.2,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第二阶段:从2002年至2005年,这一时期为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和经济恢复性发展阶段。面对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结合南丹实际,不断探索发展思路,果断决策和适时调整工作部署,确立了“做强做大第一产业,调整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一切干扰,把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调整矿业经济结构,走矿产品深加工的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狠抓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更新观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坚定不移地改进和提高执政能力,尊重科学,遵循规律,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平;坚定不移地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十五”中、后期,南丹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恢复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5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2亿元,比2000年增长6.3,年均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2.8,第二产业基本持平,第三产业年均增长2.5;比2002年增长73.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5.5亿元,年均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12.1亿元,年均增长68.2;第三产业实现6.3亿元,年均增长0.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财政收入实现3.73亿元,均比2000年和2002年增长23.8,人均财政收入1308元,在河池市率先实现“双过千”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86亿元,比“十五”时期的累计投资增长73.3,其中2005年完成10.2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7.3亿元,比2002年增长285.5。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8亿元,比2000年增长14.3,比2002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8130元,比2000年增长15,比2002年增长25.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2296元,比2000年增长35.1,比2002年增长26.3。

(二)项目建设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几年来共引进建设项目123个,协议投资23.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43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400万美元,盘活县内资金10亿元,向上争取无偿拨款资金2.74亿元,其中项目资金共1.78亿元。项目建设成绩显著,主要实施南方冶炼厂年产8万吨电解锌工程,堂汉锌铟二期工程、吉朗锌铟工程、南丹县锡冶炼厂1.2万吨技改工程、龙泉中心选厂尾矿回收技改工程、丹泉酒业年产2万吨丹泉酒工程、纳八、三岔河、鸳鸯桥、新纳力电站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几年来,共实施新建、续建项目526个,计划总投资48.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0.33亿元,竣工387个,其中:工业项目93个,总投资24.64亿元;实施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29.6亿元,完成投资16.2亿元。完成了《南丹县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前期工作28个。据测算,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5。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几年来,全县共投入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共6425亿元。城区文化广场、体育运动中心、城区电网改造、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铜江河治理、大街小巷硬化、净化、美化、绿化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成;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几年来,全县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共1.2亿元,新建小场至贵江等4条油路84.8公里,修建四级砂路28条254.13公里,修建村屯公路319条428.1公里,建设地头水柜3429个,新建人畜饮水工程74处,解决35876人饮水困难问题,建成灌溉渠道36条共152公里,建设防洪排涝6处,建成提灌站17处,完成7座水库除险加固,解决105个屯2041户6211人用电难问题,建成沼气池14690座,受益农户14690户59500人,“十五”期间,全县脱贫人口增加2万人,处于温饱线以下的贫困人口下降到17.7。实施易地扶贫地质灾害避让搬迁361户1500人等。

交通运输业有较快的发展,营运车辆发展到2633辆,营业额达1.6亿元;道路通车里程达1026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汽车目标;村村通电话工程进展迅速,全县拥有固定电话3万多部,移动电话9万多部,电话和手机信号已覆盖全县142个行政村和社区。能源建设有新的进展,到2005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2.98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6.8,用电覆盖率达98.61,通过了自治区农村电气化县验收;饮食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开发得到长足发展。

(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

到2005年底,全县有个体工商户6568户,从业人员9802人,注册资金7824万元;私营企业191家,从业人员4973人,注册资金32463万元。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全县财税的三分之一以上。

(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几年来,全县共投入各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资金共12935万元。继续实施“科教兴县”发展战略,科技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48。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迁建了南丹高级中学、县一小、县幼儿园和改造了中小学校舍3.38万平方米;新设立了南丹第二高中;南丹高中、县幼儿园通过了全区示范性高中和幼儿园评估验收;“普九”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2005年全县高中招收新生比2000年增长115.2,年均增长16.5。公共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全县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2.8万人,参保率达59.4。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南丹县连续八年获得全区计生一类达标先进县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县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被授予全区优秀服务示范站称号。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2005年南丹县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突出。各种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面实施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完成了172个50户以上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93.5。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和体系建设有新进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民政救助取得较好成效。国土资源得到合理整治和利用。生态建设继续加强。累计人工造林24.6万亩,退耕还林17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城镇环境和重点污染源综合治理加快推进。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时期,南丹县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南丹县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加速转型,工业化初期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迅速转变,低收入社会向中等收入社会快速推进。展望今后一段时期,南丹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以下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泛珠三角经济圈融合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将为南丹扩大开放,推进经济国际化提供重大机遇。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继续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在更广阔的领域展开。南丹以其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将为发展以东盟为导向的有色金属加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提供商机。二是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将为南丹县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加快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将进入快速变动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冶金、化工、机械设备制造、建材、能源等重化工业快速增长。随着重化工业快速成长,资源消耗量迅速增加,导致能源、矿石等战略资源国内缺口大,这为南丹县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电力工业、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西南出海大通道开通,南丹在区位、交通、地缘等方面比较优势突出,必将优势互补,拓宽空间,加快发展,尤其是发挥地缘优势,自觉接受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为南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四是南丹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县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投资环境逐步优化,加快发展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逐年增强,为南丹县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一五”时期奠定坚实基础。

在看到发展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应看到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竞争更加激烈。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发展,你追我赶,竞争压力加大。二是国家新的调控政策给一些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压力。国家对土地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准入条件、银行贷款等方面越来越严格,这不仅减少传统工业模式实现快速增长的机会,而且还增加开发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三是南丹作为后发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雄厚,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比较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三农”问题仍较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很高;矿产、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逐年减少;煤电油运供应紧张、能源和运输的瓶颈制约短期内不会缓解;矿山、交通、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还比较突出,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等。这些困难问题和制约因素交织在一起,会给南丹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发展,统筹协调地区间的发展,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协调县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以富裕南丹、文化南丹、生态南丹、平安南丹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南丹建设。

(二)经济发展思路

继续确立“做强做大第一产业,调整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围绕“一产抓品牌,二产抓深加工,三产抓繁荣”的工作重点,实施好“五、四、三”工程。“五”即第一产业五大基地:丹泉酒业原料生产基地,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优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下设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