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地方信息 > 正文

东方电缆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2/4/5 21:34:32 浏览:

工程承包,延展价值链,综合优势得以逐渐体现。整个行业开始由产品以次充好、低价无序竞争转向质量、服务、品牌竞争,电缆企业开始向专业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电线电缆产业集中度正逐步提升,未来将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3、新兴领域需求、新能源技术发展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向安全环保、低碳节能、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新能源汽车制造和轨道交通建设等领域对电线电缆的功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特种电缆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在世界范围内,预计到2024年,全球智能电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美元。全球各国的智能电网渗透率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内,全球智能电网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我国于“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在智能电网建设投资总额已超过5000亿元。随着内蒙古、青海、海南、广西、云南陆续发布关于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的十四五”规划,特种电缆作为新的业绩增长点的作用愈发突出。(数据来源:GlobalMarketSights)

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新一代环保、节能型电缆应运而生。环保、节能型电缆相比于常规电缆,在焚烧、掩埋等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恶英、铅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各地环保法规的陆续出台,以及“十四五”时期我国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就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端环保、节能电缆的需求预计会快速增长,行业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海缆系统

1、海洋经济内生动力拉动海缆产业持续发展

海洋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人类社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海洋进军,国际海洋竞争日趋激烈。2010年,海洋经济的产出达1.5万亿美元,约占世界总增加值的2.5。在海洋相关行业的总增加值中,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占三分之一,其次是海洋和滨海旅游业、海洋设备和港口。预计至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增加值的贡献额可能会翻一番,超过3万亿美元。(数据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需求的增长,政府适时调整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海洋经济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海洋已成为孕育()、引领新增长的重要战略空间。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6.2。海洋经济对国

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海洋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2、35.8和60.0。而长距离通讯网络建设、跨海国防军事设施、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上清洁能源开发的传输、海洋工程、岛屿间互联发展等行业和领域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海底电缆又在上述行业和领域扮演着输送电力、信号等关键角色,海底电缆产业势必会在海洋经济内生动力拉动下持续发展。(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

2、海上风电“如火如荼”促海缆产业欣欣向荣

(1)“碳达峰、碳中和”指引海上风电步入黄金发展期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1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77亿千瓦,比上年末增长7.9。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2.97亿千瓦,增长4.1;水电装机容量3.91亿千瓦,增长5.6;核电装机容量0.53亿千瓦,增长6.8;并网风电装机容量3.28亿千瓦,增长16.6;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增长20.9。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为6.35亿千瓦。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要求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探索深化地热能以及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22年3月22日,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规划明确: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区域布局。以电网为基础平台,增强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

广东省,《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1年底,全省海上风电累计建成投产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到2025年底,力争达到1800万千瓦,在全国率先实现平价并网。统筹推进粤东粤西两个千万千瓦级基地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开工建设1200万千瓦,其中建成投产600万千瓦;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开工建设1000万千瓦,其中建成投产500万千瓦。

江苏省,《江苏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明确海上风电场规划范围为江苏省领海内海域,现状水平年为2020年,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规划场址共28个,规模909万千瓦,规划总面积为1444平方公里。同时,盐城宣布“十四五”期间,盐城规划902万千瓦近海和2400万千瓦深远海风电容量。南通市制定了“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要达7.65GW的目标。

浙江省,《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建设。积极推进已核准项目的开发建设,适时开展一批规划项目前期核准工作,加快海上风电规划修编,积极争取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入规,逐步探索利用我省临近的专属经济区建设海上风电,实现我省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十四五”期间,全省海上风电力争新增装机容量450万千瓦以上,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

山东省,《2022年山东能源工作文件》指出,组织实施山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规划总规模3500万千瓦。重点推进渤中、半岛南500万千瓦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并网200万千瓦。争取760万千瓦场址纳入国家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

海南省,《海南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明确海南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场址11个,分别位于临高西北部、儋州西北部、东方西部、乐东西部和万宁东南部海域,各场址容量50万千瓦~150万千瓦之间,总容量为1230万千瓦,总场址面积约1902平方公里,水深11米~90米,离岸距离10公里~47公里。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能源局先期已经批复全区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750万千瓦,其中自治区管辖海域内全部4个场址共180万千瓦,要求力争2025年前全部建成并网;自治区管辖海域外择优选择570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要求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并网120万千瓦以上。

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题规划》明确:在海上风电场方面,要推进福州长乐外海海上风电、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漳浦六鳌海上风电接入电网工程;推进霞浦海上风电场工程、漳州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闽南外海浅滩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工程。此外,2021年漳州市人民政府提出5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大基地开发方案,研究报告已上报国家能源局。在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推进“双碳”目标达成背景下,预计最快2022年底前可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预计2025年后实现每年逐步投产5-10GW目标。

综上所述,“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海南省、浙江省、广西、福建等相关省份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合计超过50GW,年均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10GW。此外,美国、英国、德国分别制定了至2030年30GW、40GW、20GW宏大的海上风电发展目标。由此看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以及中央各部委、各地方政府政策扶持背景下,海上风电“如火如荼”发展,同时作为海上风电产业链重要环节之一的海底电缆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

(2)“地补”加持,海上风电迎来高度景气

2021年3月12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要求对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要加大金融支持、优先发放补贴,促进其健康发展。此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提出各地要积极出台海上风电投资补贴、度电补贴等激励政策,支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为各省“地补”打了“强心剂”,同时也为海上风电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海上风电迎来高度景气。

2021年6月1日,广东省明确对于海上风电项目实施财政补贴。2022年起,省财政对省管海域未能享受国家补贴的项目进行投资补贴,项目并网价格执行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平价),推动项目开发由补贴向平价平稳过渡。其中:补贴范围为2018年底前已完成核准、在2022年至2024年全容量并网的省管海域项目,对2025年起并网的项目不再补贴;补贴标准为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容量并网项目每千瓦分别补贴1500元、1000元、500元;补贴资金由省财政设立海上风电补贴专项资金解决。

2021年11月29日,浙江省明确大力推进“风光倍增工程”。稳步推动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按照“逐步退坡、鼓励先进”的原则逐年制定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实施财政、金融等支持,支持省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逐步实现平价上网。2022-2025年通过竞争性配置确定需要扶持的项目,分年度装机总容量分别不超过50万千瓦、100万千瓦、150万千瓦、100万千瓦。

地方补贴政策的加持将加快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步伐,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链持续稳定发展。

(3)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趋势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全球海上风电技术日臻成熟,欧洲海上风电已从实验和验证阶段进入到规模化商业开发阶段,国内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目前已在近海风电技术开发、装备研制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纵观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其发展趋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a)海上风电加速发展、度电成本稳步降低。随着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产业链的不断完善,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海上施工工艺的日趋成熟,海上风电投资成本将逐渐降低。(b)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逐步提高。2017年之前,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的商用风机平均单机容量低于5MW,2018年,全球海上风电机组平均容量超过了7MW,预计到2023年达到10MW。大兆瓦机组具有同等装机规模下占用海域面积小、安装数量少、机组之间的尾流影响低等优势,可以大幅提高发电量,节约投资和运维成本。(c)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域。随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逐渐接近饱和,全球海上风电项目将逐渐向离岸更远(70km以上)、水深更深(50m以上)的方向发展。漂浮式风机可在深水区域(≥60米)获得丰富的风力资源,其海面空间至少是固定式风机的四倍。可大大增加海上风电场选址的灵活性。未来五年内,漂浮式风机将会实现重大技术发展。根据DNV预测,至2050年,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装机量将高达264GW。漂浮式风机大量运用将增加对于动态海缆的需求。(d)海上风电柔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地方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