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地方信息 > 正文

东方电缆研究报告:海上风电大势起,海缆龙头动能十足

发布日期:2022/7/25 1:16:52 浏览:

增长至97.54亿平方米,呈稳步上升态势,整体复合增长率达5.14。

国家铁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我国始终注重发展铁路和轨道交通。目前国内新建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基本采用电能驱动,无论是电力传输、信号传输还是电力机车本身,都将大量使用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用陆缆等产品。2016-2021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从12.4万公里增长至15.0万公里,年均复合增速为3.9。《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到2030年,远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污染低,能够显著缓解道路的通行压力,减少通勤所需的能源,是绿色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2016-2021年,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逐年增长,2021年运营线路长度接近1万公里,增速达15。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数的不断增加促进了陆缆行业的稳步增长。

2.4陆缆厂商众多,生产制造经验深厚

国内主要的上市陆缆厂商包括东方电缆、中天海缆、亨通光电、汉缆股份、宝胜股份、太阳电缆等。东方电缆:陆缆系统是公司传统业务板块,包括高中低压电力电缆和智能线缆等陆用电线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通信、石化、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等多个领域。中天海缆:多年来专注于海缆及陆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致力于将海缆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拓展至陆缆领域,进一步提升高压、超高压陆缆产品质量和性能,并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加强防火阻燃等特种陆缆的研发,形成了相应的核心技术。其陆缆产品主要包括高中低压陆缆、架空绝缘电缆,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下属各省电网公司。

亨通光电:主要从事光纤光缆、电线电缆以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涉及从陆缆到海缆、从中低压到超高压、从电力到光电复合缆产品等门类,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广泛用于国家电网、地方大型工程建设、国家海洋工程,涉及煤炭、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和新能源等行业。汉缆股份:国内电线电缆行业高压超高压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完整的产品线,涉及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通信电缆与光缆、裸电线及其他等五大门类,拥有两百多个系列、近万余种规格的高、中、低压电线电缆产品。公司是国网公司220kV超高压电缆最大的供应商、神华集团矿用电缆目前最大的供货商、中国海洋石油战略性伙伴、中国石化定点供应商。宝胜股份:形成了以裸铜线、电气装备用电缆、电力电缆、网络电缆、铁路信号电缆、矿物绝缘电缆、橡胶电缆、分支电缆等完备产品体系。客户主要为电力部门和大型建筑的施工部门。太阳电缆:产品涵盖了裸电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四大类,能够生产一千多种型号,两万多个规格的各类电线电缆。

2.5公司深耕陆缆行业,掌握核心技术

公司从创立之初便开始经营陆缆业务,有着三十余年的陆缆研发、销售经验。公司上市之初便有导体绞合预扭成型技术、CCV生产高压电缆绝缘同心度控制技术等6项国内领先或首创的核心技术,陆缆产品也多次获得科研奖项。上市之后,公司立足现有技术,积极研发,2017年承担了±500kV柔性直流陆缆国家项目,2018年2月开工建设张北柔性直流工程采用世界首根±535kV直流陆缆,具备丰富的高压陆缆生产经验。

公司陆缆产品处于行业领先位置,营收和销量均保持稳步增长。2018~2021年,公司陆缆系统规模跟随销量稳步增长,营收从18.82亿元增长至38.4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26.85;2018~2020年毛利率实现稳步提升,从7.75提升至12.09,2021年下滑至9.49。从公司陆缆销量来看,2018~2020年陆缆销量稳定在10~12万公里,2021年销量达到15.90万公里,同比增长41.10。

三、海缆行业成长性强,公司进入新一轮扩产期

3.1海风成长空间广阔,沿海大省“十四五”规划重视海上风电

我国具备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中国风能资源普查数据显示,我国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亿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5亿千瓦。目前我国潮间带和近海风电开发技术较为成熟,成本较低,以20~30的理论开发量计算,近海5~25米水深可开发规模为3800~5700万千瓦,同时可根据经济性和技术成熟度探索开发深远海风电项目。

国补退出,海上风电迎来快速成长期。相较于陆上风电,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较晚,且增加了海缆、基础桩、海上工程等零部件及步骤,施工难度较大,造价普遍较高,长期以来需要依靠电价补贴维持投资回报率。2020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增海上风电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海上风力发电项目,按相应价格政策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受此影响,2021年末迎来海上风电的抢装行情,2021全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16.90GW,同比增长452.29,创历史新高;累计装机量达到26.39GW。2022年起,随着海风技术与经验的成熟,风机、海缆、基础平台等造价成本的下降有望提升运营的盈利性,我们判断“十四五”海上风电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

海风由近海走向远海。海上风电场可以分为潮间带、潮下带滩涂、近海以及深海风电场,其中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风电场水深5m以下,近海风电场水深5~50m,深海风电场水深50m以上。我国潮间带和近海风电开发技术较为成熟,2018年装机项目平均水深12m,平均离岸距离20km。从2022年初以来海缆招标项目来看,青洲一、二、四项目离岸距离分别为50、55、55km,海风项目远海化趋势明显。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2011~2021年,海上单机功率实现翻倍增长,新增风机平均容量从2.7MW增加至5.6MW;而参考2022年以来海风项目风机机组招标信息来看,招标机型已扩大至8~9MW,个别项目将采用10~11MW机型。

海风建设逐步规范,进入集中连片开发阶段。2021年11月16日,中欧海上风电产业合作与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表示:打造百万级或千万级海上风电基地,连片开发,形成集约化发展优势,可以减少同质化工作,促进开发平价,还可以支撑地方政府产业,形成产业链同步发展态势,打造利益共同体;规划推进海上风电项目集中连片开发,分为项目、集群、基地三个层次,单体项目规模原则上不小于100万千瓦,由单体项目组成百万千瓦级的海上风电集群,由海上风电集群组成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海风降本路径清晰:1)大型化是海风降本的主要途径。由于海风项目造价较高,且2021年为补贴最后一年,上半年没有海风项目招标,2021年9月份华润苍南1号、中广核象山涂茨海风项目开启招标,中标单价分别为4061元/kW(含塔筒)、3830元/kW,招标价格已有大幅下降。2022年以来,各省海风项目陆续开启机组招标,含塔筒的风电机组价格最低已降至3548元/kW(浙能台州一号项目),招标机型普遍集中在7~9MW。招标机型迅速扩大,机组招标价格持续下探,海风造价有望进一步改善。

大型化降本路径一:降低原材料耗材。风电机组的生产制造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原材料中又以钢、玻纤、铝为主。随着单个风机容量的提升,风机耗材并不随着风机容量1:1提升。以明阳智能的海风机型为例,MySE6.45-180机型的叶片、叶轮及机舱重量分别为31、184、247吨,单位重量为71.63吨/MW,而MySE8.3-180的叶片、叶轮及机舱重量分别为31、184和276吨,单位重量为59.16吨/MW。对于单GW项目而言,使用更大机型,原材料耗材更少,产业链具备更强的降本动力。

大型化降本路径二:降低安装、运维成本。大型化之后,机组台数减少,从而有效降低海风基础、海缆搭建、施工安装、后续运维的成本。

2)远海化之下,风速和利用小时数提高提升发电效率。我国潮间带和近海风电开发技术较为成熟,“十四五”早期我国海风开发以近海为主,后续有望朝深远海领域开发。远海风电场的风速更快,利用小时数更高,发电效率更高,使用更大的风机有助于捕捉更好的风能,有效摊薄初始投资以及后期运维成本。

3)风场规模化之下,共享输电工程有望降低造价成本。广东省已开启大规模、连片式的开发模式,例如:1)历史海风项目规模一般为300~500MW,而三峡阳江青洲五、六、七海上风电项目规划规模合计3GW;2)粤电青洲一、二海上风电项目(合计1GW)共用海上升压站和海缆送出工程,青洲五、六、七项目共享陆上换流站。一般而言,海上升压站成本约1亿,高容量的海风场对于高压海缆的需求增加,相同条件下高压海缆更具有经济性,连片式开发或者规模化开发有助于摊薄海上升压站、送出工程等的造价成本。

4)海风靠近用电负荷侧,无消纳问题,节省输电成本。与陆上风电主要建在三北地区不同,海上风电多建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用电大省。根据国家发改委《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发改价格规〔2021〕1455号),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临时输电价格为每千瓦时5.12分(含税,含输电环节线损,线损率5)。目前各省燃煤上网基准价格在0.35~0.4元/kWh,特高压输电成本较高将大幅降低风电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而多数海风项目靠近用电负荷侧,无需考虑长距离输电问题,可节省输电成本。

5)国补退出,省补接力。2022年起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不再享受国家电价补贴,广东、山东省、浙江省舟山市为了促进当地海风发展,纷纷提出省补方案。目前海风造价较高,省份电价补贴将有效补偿较高的海风造价,提升运营商建设热情。

沿海各省“十四五”新增海上风电规划达44.30GW,年均8.86GW。根据当前沿海各省已明确的海上风电规划统计,“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新增装机量位列第一,到2025年,力争达到1800万千瓦,在全国率先实现平价并网;江苏省规划场址共28个,规模909万千瓦,规划总面积为1444km2;浙江省新增装机455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500万千瓦;山东省到2025年,全省风电装机达到280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力争达到800万千瓦;此外,福建省、广西省、海南省海风规划装机4.1、3、3GW。此外,2022年3月上海金山3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竞配结果公示,2022年6月辽宁大连启动大连市庄河海上风电场址V项目竞争配置,开启新一轮的海风建设,我们假设上海、辽宁“十四五”期间分别新增装机1GW。综上,我们统计得到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各省“十四五”海风新增装机规模达44.30GW,年均装机量高达8.86GW,较“十三五”年均装机1.69GW大幅提升。

长期来看,远海资源广阔,海风成长可期。中欧海上风电产业合作与技术创新论坛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风电处处长胡小峰表示:规划总体布局将围绕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个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共布局41个海上风电集群,总容量约2.9亿千瓦。

3.2海缆分为阵列 送出海缆,市场规模增速快

目前海上风电场内使用的海缆可以分为阵列海缆以及送出海缆。当前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缆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连接用海缆(阵列海缆,也称集电海缆)及风机并网使用的海缆(送出海缆,也称主海缆),目前以35kV阵列海缆 220kV送出海缆组合为主。

为测算海缆的市场规模,我们做出以下假设:1)对不同省份海风项目造价做出假设;2)考虑到2021年因抢装行情,部分成本短暂性虚高,2022年抢装结束将有所回落,假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地方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