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下设服务 > 正文

深入践行“三库 碳库”生态理念奋力谱写经济“高质量”与生态“高颜值”相得益彰的宁德篇章

发布日期:2023/6/21 8:48:46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3-30

□中共宁德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宁德作为“三库 碳库”生态理念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必须始终胸怀保护生态环境这个“国之大者”,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动经济“高质量”与生态“高颜值”相得益彰。

一、深刻把握“三库 碳库”生态理念的思想内核

“三库 碳库”体现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并把发展林业摆到了事关闽东脱贫致富的战略位置。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赋予“三库”生态理念新的内涵。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今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再次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这些重要论述一以贯之、与时俱进地揭示了森林生态的综合效益和多重功能。我们必须从理论源头和实践起点上,深刻理解和把握“三库 碳库”生态理念,努力把宁德打造成为践行“三库 碳库”生态理念、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

“三库 碳库”蕴含整体统筹的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贯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整体视野,提出“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早在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闽东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强调“求得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充分体现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秉承系统思维、系统观念,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以全生命周期的方式推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不断提升闽东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产业生态、城市生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库 碳库”彰显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三库 碳库”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生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追根溯源,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嘱咐我们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办林业,把林业发展同粮食生产、出口创汇、脱贫致富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刻阐释了森林对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集中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让人民享有更多的绿色获得感、绿色幸福感。

二、深化落实“三库 碳库”生态理念的宁德实践

注重保护治理,打造林水共治的“水库”。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亲自推动完善林业责任制、健全林业经营机制,带领闽东干部群众掀起造林绿化热潮。这些年,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通过接续实施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林业“八大工程”,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深入开展绿盈乡村建设、“两高一线”绿化提升、森林花化美化彩化等行动,推动林分结构调整、退化林分修复,近十年来全市森林蓄积量从3249.78万立方米增至5549.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9.98,宁德市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绿都”等称号,成为中国大陆沿海最绿的城市。同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水土流失、流域环境、小型水电等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考断面水质考核居全国前30位,霍童溪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闽东处处呈现出青山傍绿水、绿水护青山的美丽画卷。

坚持振兴于林,打造生态富民的“钱库”。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指出,“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这些年,我们始终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探索林果、林药、林菌、林花、林下养殖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深入实施商品用材林工程、竹业花卉与名特优经济林工程、林产工业工程、森林旅游工程等,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初步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19万亩,林业总产值达558亿元,林业专业合作社达631家、家庭林场达110家,带动近10万户农户实现就业增收。2022年,包括广大林农在内的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增长8.6,重点林区林农涉林收入约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同时,扎实做好“森林 ”“ 森林”文章,探索推进森林党校、丛林研学等模式,打造出全省首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7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吸引更多资源、资金流入森林乡村建设和康养旅游发展。闽东的探索实践,充分印证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道理。

树立大食物观,打造稳定可靠的“粮库”。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十分前瞻地提出,“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理念”。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树立大食物观”“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等新论断新要求一脉相承、前后贯通。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充分发挥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系统健康向好的优势,做足“土特产”文章,打造形成蕉城大黄鱼、古田食用菌、福鼎白茶、福安葡萄、霞浦海参海带紫菜、柘荣太子参、周宁高山花卉、寿宁高山茶、屏南高山蔬菜等“一县一业”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银耳干品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大黄鱼产量占全国的80,白茶产量占全国的58。同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在全省率先开展“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累计认领耕地4.5万多亩,既增强了种粮户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全民保障粮食安全的意识。

落实“双碳”战略,打造固碳增汇的“碳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作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这几年,我们坚决按照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全面摸清碳汇“家底”,大力实施森林“绿碳”、海洋“蓝碳”等生态系统碳汇工程,积极探索“碳汇 ”“生态 ”等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碳汇林面积达10万多亩,交易碳汇约22吨,2022年绿色贷款达723亿元。同时,着眼打造全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核心区,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重卡矿卡、电动船舶、换电试点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一批低碳社区、低碳景区、低碳村庄、低碳海岛、“零碳工厂”建设,努力将宁德建设成为全国电动化示范城市。目前,宁德已经在全省率先建成海上渔排“风光储充用”一体化示范项目、“菇棚 光伏”项目,全市公交车电动化率100,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100配建充电桩,实现了充电设施在全市乡镇、重点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的全覆盖。

三、坚定不移把践行“三库 碳库”生态理念引向深入

聚焦拓展产业引领、山海联动的生产空间。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增长引擎。特别是宁德作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和不锈钢生产基地,我们将依托市场占有率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研发实力最强等优势,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重点是发挥产业专班作用,制定产业招商地图,加强产业链招商,并通过建设一批小微园、工业园,推动上下游项目在沿海山区合理布局,形成“龙头引领有力、链条上下贯通、集群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圈,持续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按摩器、电动汽车、电动船舶三类产品,力争“十四五”末迈入万亿工业时代。

聚焦打造人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空间。注重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重点是加快建设闽东森林城市群,通过造林绿化与林相改造相结合,打造一批森林大通道,建设一批口袋公园、郊野公园和景观路,实施一批森林康养、山地运动等多类型森林生态旅游项目,构建形成更多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森林景观带,让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生活新常态。同时,结合G228公路纵贯沿海特点,坚持线形往海扩、线上布景点,将沿线的锂电新能源小镇、新能源汽车小镇、霍童古镇、不锈钢新材料小镇、光影小镇、白茶小镇等串点连线,打造最具潜力的产城融合发展带、东南沿海最美滨海风景道。

聚焦涵养优质优美、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中力量打赢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持续保持良好生态环境。重点要持续巩固提升海上养殖、海漂垃圾、互花米草等综合治理成果,加强海上社区建设,推广海上渔排“风光储充用”、海岛光伏储能微电网、“光伏 滩涂”等新模式,促进三都澳海洋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根本性改善。同时,推动港口全面电动化、清洁化,将全市近3万艘非标船和公务执法船、旅游观光船、陆岛交通船、渔业辅助船等逐步替换成电动船舶,加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绿港蓝湾。

最新下设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