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下设服务 > 正文

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综合新闻立德树人论坛

发布日期:2023/2/3 10:00:57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1-09-14

福建农林大学论坛

非常荣幸受到学校的邀请,特别是姜书记的邀请,在今天这么重要的日子来跟大家交流。

在准备这个报告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教师节是1985年设立的,而我也是1985年开始工作的。37年来在高校教书育人,农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让我们在这个舞台上把自己的所学、所想融入教书育人中去。

今天我想以“神奇的小院”为题,谈一下我们在立德树人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科技小院创办前,我们团队的老师主要从事基础研究,每个老师平均每年能发5篇SCI,我们团队20个人,一年能发100多篇文章。当时就在想一个问题,发这些文章老百姓也读不了,我们能不能做点更有用的?我们能不能到生产一线,根据生产需求来做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来培养新人?

2009年,我们决定下生产一线,我当时提了一个字,就是“实”字,要求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以“实”为标准,不要任何不实的数字或者说法。后来李晓林老师给这个“实”做了一个解说,叫“头戴帽子踏踏实实,深入生产一线创新科技,服务三农”。李老师还提了另外一个字,他说不光要“实”,还要“思”,就是要把农民的田地放在师生的心头,一心为民做实事。这两个字是我们科技小院的初衷与灵魂。到今天科技小院发展了12年,我们仍然坚持这两个字。

要实现这两个字,首先必须扎下去。扎到生产实践里面去,自我感悟,真学真干,才能真正成长成才。从学校走出去到生产实践里面去,我认为这对培养人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与大家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刚开始下小院的时候,我们资环有个同学到了农村以后,在地里发现农民用舌头来鉴别肥料的真假。他当时就觉得这是一种伤害身体的做法,同时也深深地感到,自己在大学里面学了那么多,从比色、原子吸收到质谱,有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但是老百姓还得用自己的舌头来尝!这样的场景使学生感到深深的震感,觉得原来自认为在学校里面学的不少东西却在生产中没有多大用处。而现在自己却似乎很有用,如果自己能给农民提供一个简单检验的办法,那农民就可以不采取这种有伤身体的办法了!这对学生是一个真正的激励。

第二个例子是一位叫李星的同学,是北京科技小院招的一个动科的学生。我们把他放在曲周做学前一个月的驻村锻炼。李星同学很有意见,认为曲周是种小麦、玉米的,他去的这个季节是种玉米的,我一个学动科的,你把我放在种玉米的农民家里,能有什么作为?所以他就很不高兴。

有一天早晨5点多,他眼睛一睁开,发现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大叔在院子里面读书,他很好奇,就去问,“大叔,你在读什么书?”这个农民就告诉他,“我们家养了几只羊,我想找本书来看看怎么养,把全村找遍了,就找了一本养鸡的书,我就读这本养鸡的书了。”就这次简单的对话让李星同学马上感悟了,他想,我学了四年动科,自己都认为学的东西没啥用、没地方用,没想到这个家里来,对人家却有用,而我却不知道!

他立刻行动起来,帮大叔买了养羊的科普书,不但买了书,还给大叔提出建议:羊圈太小,养5只羊地方太挤,干脆把羊圈也改大。改了羊圈后,又跟大叔说,羊整天关在圈里不健康,应该让它们出去稍微活动一下。为此,他帮大叔把他们家里的狗训练成牧羊犬,每天早晨大家还没有起床,这个狗就带着羊出去转一圈再回来。在驻村锻炼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李星不仅帮大叔把羊养好了,而且学了20多项作物栽培技术。后来他在总结汇报时说,“过去我对于作物栽培的知识连想都不想,看都不看,觉得与我没有关系,我是学动科的。但是在村里面待的时间一长,却发现,什么技术学了在农村都有用,因此各种技术都要学!”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小院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成长,不是靠老师的说教,而是靠孩子们真正在“三农”中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依托科技小院,在生产一线搭建了一个立德树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研究生首先要针对生产问题做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还要给农民做服务。在创新科技和服务农民的过程中,研究生不断成长、成才。我们不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还特别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也就是说能力才干的培养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学生要立德树人,老师更要立德树人。

过去在学校里面我们教学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老师讲为中心。我们小院把这个方法改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学生体验为中心。我们鼓励教师率先垂范,做学生表率;鼓励学生自己深入实践,自我挖潜;同时还探索了全程多方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激励。逐步建立了学前驻村、小院实践,然后回校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学习后再深入生产实践锻炼的“三段式”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学前一个月驻村锻炼对研究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家可以想象,刚考上研究生,4月份被录取,7月初我们就把他们放到农民家里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孩子们的心理反差非常大。从他们自己画的驻村锻炼期间的心理变化曲线可以看到,从最初短暂的新奇,到不适应农村生活的失落,从不断坚持适应期间的麻木,到逐渐适应,再到最后与农民难舍难分,经历了一段将令他们终生难忘的心理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充分感悟三农之艰、体验农民亲情,培养了与农民的感情。每次老师们都担心,会不会有学生因受不了而当“逃兵”,“逃跑”了怎么办?但是我们已经做了六年,没有一个“逃跑”的。

培训结束后研究生走的时候农民抱着学生不让走,学生抱着农民不松手,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们很欣慰,学生的这一个月培训值了!每年培训都会有很多让我们很感动的故事,学生还把他们的培训经历写成书,与同龄人。

在随后的两年,研究生在小院里面既要做生产问题的解剖,又要做科技创新,同时要做生产服务。在一线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锻炼,让我们的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学生不仅仅能完成论文,发好的文章,还要为社会做贡献,成为优秀的人才。

有一名叫周珊的女同学,是我们小院的一名学生,中央电视台也曾采访过她。她的成长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来自城市,喜欢跳舞,到曲周参与“三八小院”,不仅带着农村妇女们学文化、学技术,还把舞蹈带到了农村。在科技小院呆了一年多,她虽然吃了很多苦,皮肤由白皙变黑,但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成为农民的知心人。一开始她爸爸、妈妈、姥爷、姥姥得知我们把孩子放在农村,不知道会怎么样,很担心,组织“亲友团”专门到曲周“暗访”,但当看到孩子和村民打成一片,被当地老百姓喜爱,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全面锻炼后,不仅放下了心,而且还感谢我们中国农大,最后都变成了我们小院的粉丝。

科技小院能不能做好,关键在老师垂范,学生能不能下小院,关键也是导师,导师如果不让下去,导师如果认识不到这样立德树人模式的重要性,小院就没法做。

李晓林老师专门总结了科技小院导师的“十心”。一是要有爱心,即热爱三农事业,对学生充满爱心;二是要有雄心,置身三农一线,树立立德树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三是要有决心,即老师率先垂范,坚定信心,带领学生在主战场做大事业;四是要有狠心,把学生带到艰苦三农一线识农、知农,锤炼成长;五是要专心,即静下来,排除利益诱惑干扰、专心育人;六是要细心,即用心关注学生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并及时指导;七是要有耐心,即对学生遇到困难产生思想波动和问题时要有耐心,帮助梳理和解决;八是要热心,即热情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创新性;九是要有诚心,和学生要诚心以待,做到亦师亦友;十是要知心,在三农一线和学生及农民成为知心朋友。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有更多的老师愿意这样做。2009年科技小院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李晓林跟其他两个老师一共三个人愿意做这件事,最后我们“五大常委”推动做了这件事。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我们要求做科技小院的老师要以德立身,为人师表,因为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大。如果老师去谋一些私利,或者采取一些其他的投机取巧的办法,那对学生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老师一定要正,一定要以心为学,这非常关键。李晓林老师是全国优秀教师,他在这方面给我们学科带了非常好的头。

另外,我们要求老师要以德立学,德学统一。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学了技术干什么用。一定要让他们认识到用所学知识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刚才我说的李星同学,他能有那样的感悟,相信后面无论再学什么东西,都会很主动、很快,只要他感悟了,那他的提高潜力是无穷的。

我们还鼓励教师要以德施教,寓教于情。我们知道孔夫子育人也是要五艺全学,而不是光学知识,灌输知识。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跟人打交道,学会感恩,这样才能真正育人。

我们鼓励科技小院的学生要深入实践,勇闯“八关”,即生活关、认知关、劳动关、感情关、实践关、组织关、演讲关、写作关。这个“八关”里面最关键的是认识关和劳动关。有一次我带了几个院士到曲周县的王庄村考察,正好我的一个学生,一个女孩子,在王庄科技小院刚待了20天。我说你给老师们讲讲你这20天的经历。她说:“老师,我在这20天干了我20年从来没干过的事。我在家里没洗过衣服,没做过饭,没打扫过卫生,到这儿全部都得我自己干。”她觉得她现在很能干。可以看出,深入实践对我们小院育人是多么的关键。

在科技小院我们还为学生提供多重角色锻炼机会,促使他们全面成长。研究生在科技小院既是研究生,要做论文;也是老师,要给农民要讲课;还是技术员,要下田指导农民;甚至有农民家里孩子结婚请学生去当司仪,村里搞文艺活动让学生去当主持人,等等。这都是锻炼他们的非常好的机会。经过多重角色锻炼小院的学生能力大大增强,老师们去见了以后都说,小院的学生眼睛是发光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有了自信,他觉得自己特别能干。

为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科技小院非常重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和榜样引领作用。在学校支持下,我们在几个科技小院都建立了研究生党支部,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在生产一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给其他同学做榜样,优秀师兄师姐的带领和帮助,促使同学们快速成长。

此外,我们在科技小院还建立了多方参与、联合培养机制,在科技小院,学生不仅仅接受导师指导,还可以向农民学习、向村干部学习、向地方实践老师学习、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向来访的人学习,这么多人的联合指导,使学生掌握了方方面面的知识,对他们知识水平的培养是非常全面的。

学生在科技小院参与研究和服务,得到各方的肯定,在多方肯定中收获成就感,增强自信心。首先收获的是农民的肯定,学生刚到科技小院,我们就鼓励他们,尽快赢得农民的肯定,告诉他们,下去以后衡量他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效果怎么样,第一个就是看农民什么时候请他吃饭。要做到让农民请你吃饭很难,从下去到被农民请吃第一顿饭的时间越短,越说明这个学生有能力。除了农民的肯定,学生还受到地方政府如乡镇、县政府的奖励。像不少的县政府就授予我们科技小院的学生县里“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给同学们很大的激励。收获了成就、不断受到表扬,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在科技小院,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地方脱贫攻坚行动,在服务脱贫攻坚中践行“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在2009年到2020年期间,科技小院研究生参与帮扶了596个贫困村、48000多个农户、17万农民。在《决胜有我》这本书里,有科技小院同学们参与脱贫攻坚行动的详细总结。我们科技小院也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在此也非常感谢国家给了我们这个荣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是他在梁家河的感受。我们科技小院同学在基层实践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