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地方单位 > 正文

大山深处点绿成金

发布日期:2023/3/1 9:12:21 浏览:

初春时节,走进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林间分片种植着草珊瑚、黄精等中药材,满眼葱茏。原本杂草丛生的林下空地,变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宝山。

“我们逐步摸索出‘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模式,积极用好用活丰富的森林资源,种植了上百亩金线莲、草珊瑚。”后洋村党支部书记张妙香说。

“以林兴业”让后洋村人获得感满满。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周宁森林覆盖率72.96,全县林地面积8.4万公顷。广袤的森林资源是山城百姓增收致富奔向新生活的最大盼头、最大资产。然而,长期以来,森林资源转化率低,群众不能充受资源带来的福利,一度守着“绿色家底”却找不到出路。

如何从“穷守青山”到“喜见金山”?手握富饶绿色资源的周宁深入践行“三库 碳库”绿色生态理念,积极探索“林业 ”模式,自我革新频出招。

走进周宁县李墩镇天门山金线莲基地,员工正在紧张有序地培育金线莲。据了解,该基地林下种植金线莲50亩,年产2吨金线莲干,产值达500万元,带动当地10余人就业,农户年均增收4万余元。

“我和妻子常年在基地打工,每年收入十余万元,家门口就能上班,别提多舒心了。”正在晾苗的村民叶孝华乐呵呵地说。

药材变药“财”,周宁县利用各村经联社生产资料交易平台,流转林农林地促进企业规模化种植,累计发展40多家中药材企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值达3500多万元。

向林下要增值空间并不止步于此,周宁县充分发挥山地林业资源优势,以黄振芳“家庭林场”为示范,推进“林、茶、果、药”结合,在林地利用上实行“套种、放养”结合,逐步建成“绿色生态 ”的复合型田园综合体。

如今,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成为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花卉、中药材、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林业新产业新业态在周宁蓬勃发展。

“目前,我们已建成30亩大棚,育有35万株文心兰。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产文心兰100万株,产值约4000万元。”去年4月,福建馨蕙兰园艺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余朝晖被周宁生态优势吸引,将基地扩展至周宁,成为当地高山冷凉花卉成员之一。

除了文心兰,杜鹃、大花蕙兰、百合等纷纷落地山城,四季花开不断,400多个小农户通过“公司(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由花企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实现平均年增收3.6万元。

不砍树,青山也能变金山。到目前,周宁县培育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主体300多家,带动个体种养户2600多户,从业人数超过1万人,总产值超3亿元。

大山深处,更多“点绿成金”的故事还在上演。周宁县持续做大生态效益补偿“蛋糕”,推出“碳汇贷”等信贷产品,实现青山“变现”。目前,全县已累计成交碳汇13.6万吨,实现交易收入138.3万元。同时,引导后洋苏家山等9个村卖出碳指标3.4万吨,发放“碳汇贷”136万元。(记者单志强通讯员郑文敏)

最新地方单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