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地方信息 > 正文

福建省特检院建设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服务重点产业巡礼

发布日期:2021/3/16 13:34:26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12-22

□左云成刘爱国高燕清

编者按: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福建省特检院)作为福建省特种设备法定检验机构,近年来建立了有效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培育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检验人才队伍,在严格落实法定检验责任、深入开展安全技术研究方面综合履职。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该院准确把握检验检测工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定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标准验收通过两个国家中心和3个省中心,1个国家中心正在等待认证。该院始终围绕“检”字做足做好文章,始终坚持“政府实验室”的职能定位,以优质的技术服务搏击市场,创造价值。

国家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

国家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于2011年11月获得原质检总局批复筹建,现隶属于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中心占地面积约5.4公顷,总投资1.1亿余元,建设了包含阀门流量流阻、低温阀门深冷、阀门耐火、安全阀冷态、蒸汽疏水阀等在内的11个专项实验室,同时还具备无损、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硬度、金相等相关检测能力,可开展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蝶阀、球阀等在内的16大类工业阀门产品的检验检测,实验室规模及检测能力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中心于2017年10月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于2018年3月通过原质检总局综合能力建设整体验收,于2020年10月取得型式试验机构核准证书。中心采用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创新团队组建与人才培养,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结构合理、技术全面、管理科学的专业团队。中心现有工作人员45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14人、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12人,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75.6。该中心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阀门检验检测、安全阀校验与维修、无损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分析、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阀门技术服务咨询与鉴定、标准制修订、高端阀门产品研发、高新阀门检测技术研究等。

自成立以来,中心接受阀门检验委托1万多台,覆盖近20个省份,并积极承担福建省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工作,切实为政府阀门产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有效地促进阀门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中心与近百家阀门制造企业和使用单位签订服务合作协议,为新产品提供试验数据,推动了阀门产品转型升级,同时保障了当地重点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对石化工业节能环保作出新贡献。近3年,中心共开展总局、省局和院自立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13项,其中已结题验收10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核心论文6篇,主持或参与国标、行标、地标制修订6项,完成能力提升项目两项,授权软件著作权两项及发明专利1项,完成1项科技成果转化。

中心始终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在阀门检验检测、标准制修订、科技研发和综合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和加强,坚持以诚实信用为原则,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质量为先行,向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国家工业锅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

2013福建省质检答案

工业锅炉中心进行能效测试

国家工业锅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于2013年8月由原质检总局批准筹建,是首家获批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担锅炉及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于2016年5月通过了国家认监委的实验室资质审查认可和计量认证,并于2020年12月获批正式成立。

中心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约9.37公顷,建筑面积25688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中心人才储备雄厚,共有4名学术带头人,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比例达82.6。中心设有20个专业检测实验室,拥有如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利曼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等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共270多台套,能力覆盖10类锅炉产品、90个检验检测项目。

中心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煤与生物质燃料清洁燃烧技术、锅炉大气污染物环保检测等领域具有核心技术能力,对推动我国锅炉安全、节能、环保的技术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特种机器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

2013福建省质检答案

特种机器人进行焊接

2018年3月,原质检总局批准在福建省泉州市筹建国内首家国家特种机器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中心为国内首个特种机器人质检中心,在多个项目填补国内机器人检验检测能力的空白,检测能力可覆盖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和数控产品主要零部件。

中心有一支由教授级高工、博士等组成的优秀人才队伍,拥有机器人相关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仪器设备以及先进的机器人培训设备和软件,建有各类先进的机器人检测试验场地和实验室。中心占地约2.7公顷,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建有基础检测实验室、关键零部件检测实验室、环境与可靠性实验室、特种机器人专用检测实验室等四大类共44个实验室,拥有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等实验室,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

近年来,中心以第一名成绩获评福建省新型研发机构和福建省机器人综合应用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相关工作获得福建省科技厅和福建省经信委的高度认可。其次,中心首次成功申报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石化行业危化品库区关键技术装备远程运维标准研究及试验验证》,项目经费1600万元,是福建省唯一立项的标准化项目。

机器人技术培训推广方面,中心与德国库卡公司合作建设机器人教育培训中心,经2018年底认证,建成了国内首家获得官方认证的库卡机器人学院,已累计培训学员近千人,为数十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咨询和培训服务。中心先后于2018年11月、2019年6月和9月承办了洛江区、泉州市及福建省三级机器人焊接技能大赛,有力推动了区域职工智能制造技能提升及企业转型升级。2019年以来,中心参与了人社部《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焊工》3项职业技能标准起草工作,牵头主编人社部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工业机器人焊接》。开发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3项工业机器人专项职业能力并承担考核任务,牵头主编专项职业能力教材3部。中心先后获批泉州市人社产业实训基地、泉州市总工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并于2020年3月获福建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

福建省特殊钢及钢结构件质量检验中心

2013福建省质检答案

福建省特殊钢及钢结构件质量检验中心

福建省特殊钢及钢结构件质量检验中心由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漳州分院筹建,主要从事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碳素轴承钢、高碳铬轴承钢等特殊钢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构件、钢桁架钢构件、通用桥式起重机钢结构件、通用门式起重机钢结构件等钢结构件检验检测工作。

中心建筑面积9585平方米,现建有光谱分析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力学性能实验室、金相实验室、物理实验室、超声波相控阵和TOFD实验室、无损检测新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室、高强螺栓检测实验室、涂装与腐蚀检验实验室等15个实验室。

中心现有工作人员33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工程师14、工程师11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为90;有博士学历3人、有硕士学历17人、大学本科13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为100;高级无损检测人员3人,持高级无损检测证11项,中级无损检测人员9人,持中级无损检测证24项;持有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力学性能、金相检验、失效分析等两级技术资格11项,持有质量检验机构上岗证32项。

中心具备的检验检测能力有特殊钢和钢结构件及其焊接接头磁粉检测、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超声相控阵检测、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等无损检测和力学性能测试能力;特殊钢和钢结构件化学成分、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维氏硬度、脱碳层、晶粒度、断口、非金属夹杂物等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和金相检验能力;金属及覆盖层中性盐雾腐蚀试验能力;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碳素轴承钢、高碳铬轴承钢、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构件、钢桁架钢构件、通用桥式起重机钢结构件和通用门式起重机钢结构件等产品检验能力。

福建省压力管道元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福建省压力管道元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于2020年8月7日通过了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于2020年9月27日通过现场验收。中心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占地面积约1.6公顷,建筑面积约7300平方米,总投资约6600万元。

2013福建省质检答案

压力管道检验现场

目前中心设置了15个实验室,具备金属管道元件及PE燃气管材性能分析、管道元件耐压性能试验、无损检测、金属材料理化性能分析等核心能力,配备了高温拉伸试验机、低温冲击试验机、耐压爆破试验系统、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系统、相控阵检测仪、TOFD检测仪等国内先进仪器设备。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7人、教授级高工3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7人,是一支综合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结构合理、技术全面、管理科学的专业团队。

中心的设立可为不锈钢新材料、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铜材料四大产业集群提供各类新型材料的化学成份分析、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焊接性能、无损检测及静液压耐压爆破性能研究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为快速发展的冶金新材料及压力管道元件深加工产品升级研发、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企业间和行业内的信息沟通提供互联互通的交流平台,着力解决制约小微企业高速发展的瓶颈,为监管机构开展压力管道元件产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并将影响覆盖范围扩大到省内及广东、浙江、江西等周边省份。同时也满足福建省压力管道元件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科研、标准制修订及培训的需求,为政府开展压力管道元件产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压力管道元件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质量报》

最新地方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