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地方信息 > 正文

再生育门诊高龄妈妈多“单独二孩”怀孕率为何低

发布日期:2023/11/30 9:19:39 浏览:

温州网讯来再生育门诊咨询的为何大多是高龄妈妈,鲜见年轻妈妈?

政策落地八个月,7863人获批,为何仅2002人怀孕?

“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温州人的热情如何?昨日,本报报道的“政策落地八个月8144人申请,7863人获批,2002人怀孕;根据前半年数据统计,温州获批人数约占全省一成”引起市民关注。而“市人民医院孕妇半年分娩数为4000多例,其中二胎宝宝占新生儿的四成”的数据更是引起热议。昨日,记者专访了在“再生育门诊”一线的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张红萍,听听她亲历的这些关于“单独二孩”的事儿。

就诊者大多是高龄妈妈

市人民医院于去年12月初开设了再生育门诊后,张红萍就发现了一个现象,来咨询的大多是35岁~40岁的高龄妈妈,鲜见年轻妈妈的面孔。“很多年轻妈妈生完第一个孩子不到两三年,她们认为自己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怀二胎后并不会来咨询,反而是高龄妈妈问题多,而且通常早早就来建档做产前检查。”张红萍说。在我国,凡是分娩时年龄大于35岁的,都属于高龄产妇。

张红萍还发现,这些高龄妈妈似乎都对生育二胎做过周详的考虑,她们通常知识程度较高、经济水平较好,且工作稳定。“她们不爱看普通门诊,估计是怕和那些小姑娘挤,通常更爱选择特需门诊。”

而且高龄妈妈都非常爱提问,一般必问的四个问题是:能不能怀?怀上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是高龄产妇怀孕的孩子得唐氏综合征的概率会有多少?怀孕后如何筛查出唐氏综合征的婴儿?

45岁高龄妈妈产下二孩

钱琳(化名)今年45岁,前段时间她在市人民医院分娩,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婴,而这个女婴正是拿着“再生育证”诞生的“单独二孩”。

钱琳说,其实在生育第一个孩子后,她也曾多次怀孕,但那时年轻,加上夫妻俩经济条件一般,考虑到政策问题及孩子的抚养费用,她曾流产多次。今年初,她意外发现自己再次怀孕。“那时单独二孩政策已经出来,可我心里还是没谱,虽然儿子已经上大学,夫妻俩经过多年打拼,家里也积累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可毕竟已是45岁高龄。”钱琳说,更重要的是担心这个孩子不够“优秀”,她思量再三,不顾丈夫反对,准备放弃。

最后还是在大学的儿子给钱琳打电话。“儿子在电话里说,‘妈妈,这也是一个生命,何况我也希望自己有个弟弟或妹妹’。”正是因为这通电话,让钱琳打消了顾虑,随后去医院建档做产前检查,并最终顺利诞下了女儿。

年轻准妈妈更愿自然分娩

以前政策不允许,不少女性认为自己这辈子只会生一个宝宝,加上对剖宫产和顺产的利弊认识不到位,许多人选择了剖腹产。

对此,张红萍深有感触,以前很多孕妇一来,都说自己怕痛要剖腹产,或者是想要选个好时辰剖腹产。如果产妇头胎是剖腹产,第二胎就有疤痕妊娠的风险,危害非常大。而所谓的疤痕妊娠,就是头胎如果是“剖”的,第二胎孕囊有可能会在子宫内壁原来的剖腹产疤痕处着床,简单点说,就是宝宝会“长”在子宫内部的疤痕上。

不过也有特例。在市人民医院,就有一名周女士(化名)头胎剖腹产,二胎顺产,但像周女士这样的案例还只是个位数。

而现在的85后、90后不少准妈妈们,不仅因为自己大多是独生子女,感受到童年的孤独,还有随着知识的提高及“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90的人都会选择自然分娩,一是出于对孩子的考虑,二是为未来生育二孩做准备。

“二孩”怀孕率低

根据市计生委提供的数据,从1月17日“单独二孩”破冰至9月份,我市申请“单独二孩”的共有8144人,其中通过审批的有7863人,已经怀孕的有2002人。这让不少市民好奇,为何怀孕率这么低?

张红萍解释道:“这个数据并不能说明怀孕率的问题,因为一对夫妻从决定要生育第二胎到怀孕,通常需要的时间为3~6个月,而从政策正式破冰至今还不到8个月,所以很多家庭还处于备孕阶段。”

不仅如此,张红萍根据她门诊的经历告诉记者,这些准备怀二胎的妈妈们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焦急”,不管是年龄大小,这些妈妈想得更多的是顺其自然。举个例子来说,在政策落地后,张红萍接诊过林女士(化名),今年44岁,想生育二胎,但直到现在肚子还是没有动静,可对方依旧很淡定。

张红萍说:“超过35岁的女性,其生育能力与年龄是呈反比的。女性在22岁以后卵子会逐渐减少,35岁到42岁期间每年生育能力的下降率达15,而且她老公的年龄也大了,这势必会降低怀孕的几率。”

相关链接厦门申请“二孩”的家庭七成年收入超20万元

今年3月31日,福建省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半年来,在厦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妇中,仅有不到两成再次申领生育证。此外,根据厦门计生部门统计,80后是申请“单独二孩”再生育证的主力,其中年龄在25岁至32岁之间的占总数六成以上。厦门一名计生部门官员抽样调查发现,申领再生育证的夫妇中,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占七成以上,还有不少家庭的年收入超过30万元甚至是50万元。

本文转自:

编辑:诸葛之伊_责任编辑:黄作敏下载温州新闻移动客户端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最新地方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