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百姓生活 > 正文

环境美、生态优、产业兴“美丽河湖”厦门筼筜湖如何蝶变而成?

发布日期:2023/10/30 8:49:28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10-29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

近日,继2022年发布首批18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后,生态环境部组织筛选出的第二批共38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公布。其中,福建入选的2个河湖之一是厦门市筼筜湖。

作为厦门市唯一的人工内湖,筼筜湖穿城而过,让这个海滨城市享有“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美名。如今,水清岸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高颜值城市的“生态会客厅”里,候鸟、公园、湖水……融合在一起风光怡人,引人入胜。

“近四十年来,厦门市始终坚定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理念,构建共治共建共管共享格局,全面推进美丽筼筜建设。”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何伯星表示,经过系统综合治理,如今的筼筜湖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成功蝶变成为“都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久久为功,施行五次综合整治

从高空俯瞰,筼筜湖三面为市区、一面临海。这个水域面积1.6平方公里的湖泊美丽而灵动,仿佛是镶嵌在厦门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湖畔边,草木葱郁、绿意盎然,湖面则一碧万顷、微波荡漾,湖光潋滟中,时见白鹭于飞、鸥鹭翩跹,市民游客流连于环湖步道上……如今,筼筜湖旖旎风光美不胜收。

几经整治,如今的筼筜湖一泓碧水,公园绿地美如画。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筼筜湖前身是筼筜港。半个多世纪前,这片水域还是与大海相通的港湾,面积达10平方公里,素以老厦门八大景之一“筼筜渔火”闻名遐迩,曾是厦门岛夜间的最亮点。

从港变为湖,是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修堤围海造田。当时,在筼筜港西侧筑起一道1.7公里长的西堤,筼筜港遂转为封闭的内湖,面积也仅剩1.6平方公里,且日渐变得不再赏心悦目,甚至一度竟成为市民群众吐槽不已的对象。

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污水四溢、水体黑臭、鱼虾绝迹、鹭鸟不再……许多“老厦门”都记得,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筼筜湖已变得臭不可闻且生态严重恶化。

“筼筜湖承受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解释,修堤围海造田后,筼筜湖1.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需承担市区37平方公里流域的泄洪排涝,而当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每逢雨季,汇水面积内的各种污染都对湖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在晴天,湖区周边相连的大小排洪沟带来的点源污染,也不时影响湖区水质”;与此同时,截污不到位、水体流动性不佳,再加上湖区周边高强度的建设开发及人口的快速增加,到1984年时,筼筜湖已不堪重负、病入沉疴,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

“从1984年至今,已开展了五期综合整治和正本清源项目,投入资金40多亿元,逐步实现了从‘污水基本不臭’到‘晴天污水不入湖’再到‘汛期污水不入湖’的目标。”工作人员说,其中,最近的第五期综合治理工作,整治内容包括正本清源雨污水改造提升、流域内排洪沟清淤、第二排涝泵站建设、“西水东调”生态补水工程等,着力建设“水更清、景更美、魂更强”的生态筼筜湖。

山海林湖相映成趣,筼筜湖白鹭洲风光怡人。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尤值一提的是,在筼筜湖漫长的综合治理史上,1988年3月30日是意义非凡的日子。这一天,厦门市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打响了筼筜湖治理大硬仗,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自此开启了筼筜湖蝶变之路——为纪念这一重要时点,从2022年起,每年的3月30日是厦门河湖长日。

久久为功。从那以来,厦门市、思明区党委、政府始终牢牢遵循20字治湖方针,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治湖工作“党政同责”的治理保护机制,建立完善湖长制,并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不懈努力,日益让筼筜湖焕发光彩,成为举国闻名的美丽河湖。

绵绵用力,深化湖泊治理方略

治湖方针一锤定音,治湖成效却非一蹴而就。近40年里,筼筜湖的综合治理,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绵绵用力、不断深化治理方略,也是一场场硬仗接续打、一个个骨头逐个啃、一个个台阶不断上。

污染问题在湖中,病灶根子在岸上。截污处理除“病根”是当务之急,如何对症下药?厦门抓出的“药方”是:创新“源头控制、中间减排、末端治理”的流域治理理念,构建智慧水环境管理平台。

工作人员介绍,“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后,在当时财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厦门明确每年投入1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筼筜湖治理,这笔专项资金“相当于当时全市一年基建投入的1/10”。

美丽筼筜湖穿城而过,厦门形成“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独特城市格局。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与此同时,治沉疴用猛药,厦门下定决心并雷厉风行,1988年以来,在环湖周边先后关停、搬迁电化厂、染整厂等125家污染企业,建设16座污水提升泵站及1座海水泵站,铺设约9.6公里长的污水截流管道及污水压力管等配套管线,分期完成对湖区周边36条排洪沟、27个大型排洪沟口、数十个雨水口的全面截污,实现“晴天污水不入湖”。

而为更好地完善入湖水质治理,厦门还积极推进筼筜湖雨污分流管网的铺设——筼筜湖片区投资20多亿元,开展“正本清源”,对周边855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逐步实现汛期“污水零排放”,并建设溢流调蓄池,从源头提升筼筜湖流域水质。

截污处理之外,实施清淤筑岸治顽疾。“筼筜湖不仅仅是观赏湖,它还承担着厦门防汛排洪的重任。”工作人员介绍,下雨泄洪时,大量的泥沙包括沉积物会汇集到筼筜湖中使水质变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厦门持续地开展清淤筑岸工程,不仅推进环湖三十余条排洪沟清淤等工程举措,还坚持每10年进行一次大清淤。

其中,今年上半年,厦门结束了15年来规模最大的清淤工程,整个清淤量达到94万立方米。至此,五期全湖清淤工程累计清淤约560万立方米,并因地制宜,将淤泥用于白鹭洲、白鹭岛的筑岛;修筑环湖林荫步道27公里,有效减少环湖周边水土流失。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开展清淤工程也一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并不断创新方法。如,吸取淤泥,最早采用“绞吸工艺”(用刀头将淤泥绞碎后再吸起来),后来使用精准度更高也更环保的“船舶法”,把一个泵头深入到水底五六米,将淤泥快速吸出后运送到浓缩站,经过分拣、震荡、浓缩后再由船舶运送到脱水站进行脱水处理,进而将其加工制作成为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实现变废为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筼筜湖水质持续向好,内湖水体搞活“通经脉”是重要一环,而举措是创造性利用自然潮差纳潮吞吐动力。

“在筼筜湖和外海海水相交汇处建闸口,在涨潮时,海水会通过闸口涌进筼筜湖,而退潮时,湖水可排到大海,以此实现水体的交换和循环。”工作人员介绍,一方面,建设西堤闸门和6.5公里的“西水东调”海水输送管,将厦门岛西海域的海水通过闸门、导流堤、海水管道,利用自然潮差吞吐动力,搞活筼筜湖主湖和上游水体,利用外海潮汐纳潮入湖,实现筼筜湖水质快速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排洪泵站、内外导流堤以及海水管道等,提升湖区整体水体交换能力。

筼筜湖上,鹭鸟翩飞。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一系列举措持续施行,筼筜湖水质明显不断改善,湖面日益澄澈清净。随着一泓碧水玲珑再现,美化环境提“品质”之举也频频施行。如,沿湖兴建公园绿地,打通两岸14公里环湖步道,串连江头、松柏、南湖等城市公园,形成“四湖六园”的“城市生态会客厅”格局;利用清淤淤泥在湖区中央建成厦门首座国家重点开放式公园——白鹭洲公园,将筼筜湖打造成为城市核心区的“绿肺”;种植9个品种、约2.6万平方米红树植被,打造闹市区“家门口”的红树林,“在高度盐碱化的底泥回填区成功植树绿化,成为城市心脏地带的红树森林,吸引大量鸟类和海洋生物前来栖息繁衍,生物多样性处处彰显”。

此外,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亲近怡人风光、充分亲水亲绿,近年来,厦门在筼筜湖周边还建设了多个“口袋公园”“袖珍公园”,让居民们走出家门15分钟内即可到达附近城市公园。

“四共”格局,推进建设美丽筼筜

筼筜湖综合整治,是厦门全面推进美丽筼筜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近40年间,除了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外,厦门还着力构建出共治共建共管共享格局,全面推进美丽筼筜建设。

期间,打造出“一套法、一规划、一基地”的全面治理体系,即专门制定出《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治湖法规,为湖区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编制《筼筜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系统化方案》《专项保护规划》,形成“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补给、生态修复、智慧调度、长制久清”的治理规划,明确各阶段目标,形成系统化治理体系;建成白鹭洲东公园“筼筜故事馆”生态文明科普基地,通过讲述筼筜湖治理整治故事和厦门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打造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科普基地。

推行“一小组、双湖长、三层级”的组织保障机制,即成立以厦门市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筼筜湖片区大提升专项工作组,统筹开展湖区治理提升工作;实行双总河长制,由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担任市级总河长,强化“治水”工作的党政同责,将筼筜湖提升为全市唯一的市级湖泊,由分管副市长任湖长;2018年出台全面推行湖长制实施方案,筼筜湖片区现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市、区、镇(街)三级河长体系,并明确市级筼筜湖湖长由副市长担任,全面有力压紧压实管理责任。

筼筜湖重新成为白鹭等鸟类“诗意栖息地”。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实施“生产转、生态美、生活安”的综合提升模式,包括:以“壮士断腕”般的决心主动搬离大批污染企业,从一股污水或一根水管的细节入手,建设完备截污体系,构建智慧水环境管理平台;创造性地将淤泥就地堆填造岛,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市中心成功造地并建成国家级重点公园白鹭洲公园,以及白鹭自然保护区白鹭岛,为鸟类等生物构筑良好的栖息环境;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筼筜湖流域水质治理质效,实现筼筜湖水环境的大幅改善,人民群众宜居宜业。

不仅着眼于治湖本身,还着眼于治湖后的成果利用。如,致力于加快生态产业绿色发展,思明区以“生态 ”理念,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开花结果。该区出台多个总部经济相关扶持政策,以生态资源带动片区提升,吸引一流投资,引进世界500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总部和高科技企业和总部经济落户,集聚滨北超级总部集中区,形成“两带两区”的生态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持续探索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即厦门市、思明区依托筼筜湖现有山水脉络,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建设鹭江沿岸城市会客厅,高起点谋划推进“城市阳台”体系,并大力推动生态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条全域生态旅游的“大厦之门·幸福思明”新模式。

积极推动生态文化共享发展,融合闽台文化、华侨文化和海洋文化,建成筼筜书院、白鹭女神、鸽子广场、南湖公园、海湾公园等文化与休闲场所,打造出白鹭洲地标式景观,“以节促产”“以赛促产”,引来金鸡百花电影节和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形成“文化 旅游”“赛事 旅游”融合新样板,成功打造《白鹭女神》水幕演艺特色项目,实现生态资源与文旅资源有机结合。

“筼筜湖的有效治理,不仅构建出‘城在海中、海在城上’的独特城市格局,还显著提升了厦门市主城区的居住和营商环境。”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说。

守正创新,绿色实践成效斐然

经过持续综合整治和成果利用创新发展,筼筜湖绿色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多方面的斐然成效。

水资源功能大举提升。经整治后,筼筜湖总库容可达380万立方米;充分利用海水自然潮差的动力,每天还可引入新鲜海水约130万立方米,沿导流渠引至湖东桥下的内湖,由内湖向外湖流动,形成“北进南出”的大循环;“西水东调”调水能力提升

[1] [2] [3]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转发中国就业培训04-03

    来源时间为:2024-3-21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现将《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关于开展“贷你创业”助力行动的通知》(以下简……

  • 涉强制购买保险等福建龙岩4家农村信用社被罚04-03

    来源时间为:2023-06-14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中国消费者报》官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搜索当前位置:涉强制购买保险……

  • 二手车出口的主要环节有哪些?03-29

    二手车出口包括收车、交易、转移登记、整备、检测、出口、注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其中在检测环节,拟出口二手车需按照“一车一检”的方式,委托具备机动车安全检验CMA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