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旅游景点 > 正文

擦亮“世界生物之窗”,武夷山国家公园怎么做到的?

发布日期:2022/11/5 8:15:34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10-14

擦亮“世界生物之窗”,武夷山国家公园怎么做到的?

擦亮“世界生物之窗”,武夷山国家公园怎么做到的?

2022年10月14日11:30

作者

2021年10月12日,在云南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首批国家公园名单公布。

首批建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中,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唯一一个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中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是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地质构造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大陆东南最高处……

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围绕“文化与自然遗产世代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的目标,全面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武夷山都做了什么?

文丨崔赫翾瞭望智库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保护

1849年,英国人福琼为寻找茶种偶然来到武夷山,此后他流连其间,几乎忘了自己的任务。他在旅行手记中写道,“几乎每一米不同海拔的地方都能找到不同的植物,动物的种类多且陌生,让我觉得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

2022年7月21日,航拍武夷山国家公园最高峰黄冈山。图|ICphoto

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在同纬度的很多地方,往往是荒漠,而中国受益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气候格局发生了改变——亚热带区域水热充沛,形成了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区域。而武夷山山高水长,地质地貌类型丰富,生境异质性高,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坡面、坡度、坡位孕育了不同的物种。

但是,武夷山一带一度被砍伐得十分严重,这种状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这个闻名于世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就有毁灭的危险。

1978年,一篇题为《福建农学院教授赵修复紧急呼吁保护名闻世界的崇安县生物资源》的内参,引起了高层的关注。

【注:崇安县于1989年8月21日撤县设市,现为武夷山市。】

随后,福建立即开展实地考察,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护。1979年4月,迎着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与此同时,政府撤销了保护区内的几家国营伐木场,实行封山育林。

武夷山国家公园研究院首席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说:“如果当时不把这几家伐木场转轨的话,那今天的武夷山也许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

同年7月,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以不同寻常的速度建立起来的武夷山保护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史上是仅有的特例。

也正是在1979年,福建省科委(现福建省科技厅)拨发75万元科考专款,启动了武夷山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并成立了科研机构——武夷山生物研究所,为来自全国的科研人员提供各种支持和便利条件。生物学家们在武夷山开始了为期10年的大规模科考行动,史称“十年科考”。

最终,“十年科考”取得丰硕成果,不仅采集了115万份(件)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一批新科、新属、新种,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和学术报告。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摸清了武夷山的生物资源本底,证明了“世界生物之窗”之誉实至名归,并在植被、真菌、苔藓、维管束植物、脊椎动物、昆虫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但为后续展开的科研科考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素材,也为武夷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与生物圈”世界自然保护网成员;1992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1998年2月,在国家14部门联合编撰出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武夷山被列为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1个关键地区之一。

2

申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武陵源、九寨沟、黄龙等三批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成功,筹备中的福建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工作就被提上了日程。

申遗的过程并不顺利,压力超乎寻常。

“按照《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同一个项目只有一次申报机会,不得复议。因此这场战斗只能成功,背水一战,退无可退。”时任武夷山市政府副市长、武夷山申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申遗整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的阮雪清对申遗工作的艰辛历历在目。

武夷山玉女峰。图|图虫创意

“我们要做管理公路,不能让竹筏从玉女峰底下经过。我们也做到了要把景区内的400多户人家,2000多个居民,从景区内迁至景区外。我们举全市之力就在这里,没有大力的宣传,没有让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深入人心,都是很难做到的。”

1997年6月,武夷山被正式列入1998年申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与此同时,申报书的撰写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申报组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申报时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具体要求进行编写,写出特点和价值,做到语言风格简明扼要,数据信息精准无误。

工作成员们分为自然组、文化组、摄影宣传组、综合组,四个组各司其职。那时候的办公方式远不如现在便捷,没有电脑不能打字,只靠手中的笔,事无巨细,认真记录。

一年后,一份由建设部、文化部、教育部和外交部联合署名的文件送到了国务院。当年6月20日,国务院签批。至此,中国政府郑重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书面表示,推荐武夷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两套厚厚的中英文申报文本随之送达联合国。

这是武夷山申遗之路又一个艰难的开始,他们遇到了四方面的难题:

时间紧——从向联合国递交文本到实地验收仅8个月;

面积大——是中国申报的遗产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协调难——申报区域中省管的单位有数十个,还有4个区、4个乡镇(场)、10多个村;

资金缺——需投入的资金在亿元以上,申报伊始仅有省政府承诺支持的650万元。

时任武夷山市委副书记的邓崇新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写下“10个如果”。

如果当时申报世遗农村大搬迁不成功怎么办?

如果当时资金贷不到怎么办?

如果“三线”地理不能按时完成怎么办?

如果环境公路没有开通怎么办?

如果申报区域内建筑拆不掉怎么办?

如果绿化完成不到位怎么办?

如果宣传工作不到位怎么办?

如果七个展览馆建设和布馆赶不到来怎么办?

如果软件资料提供不全怎么办?

如果联合国世遗专家考察期间,因为气候原因影响考察怎么办?

——邓崇新《申报世遗的“惊与喜”》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设想过这样一个“如果”——如果不成功,我们武夷山指挥部一班人可以跳大王峰了。

从1998年8月到1999年3月,武夷山举全市之力,13个组全力以赴,只用8个多月就完成了50多个项目的建设,景区焕然一新:城村博物馆建好并完成布馆;高星公路沙土路建成通车;6个月建成保护窑址新建筑;景区内406户2008名村民的私人建筑和23个公建单位的搬迁,7个展馆重新布置……

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上,中国武夷山作为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泰山、黄山、峨眉山之后中国第四个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区。那天晚上,武夷山市民自发地放起了庆祝的烟火和炮竹,整个市区充满了喜庆热闹的气氛,成了一座不夜城。

3

试点

2013年,中国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启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进程。

2015年5月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提出,通过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现“以保护为主”和“全民公益性优先”的目标。方案拟在北京、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云南、青海等9地开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016年起,我国首批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武夷山赫然在列。

试点位于福建省北部,周边分别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部、建阳区北部、邵武市北部、光泽县东南部和江西省铅山县接壤,整合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曲溪光倒刺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五种类型保护地。

这意味着,在国家公园这项对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的探索创新中,特别是破解交叉重叠和多头管理造成的保护成效不高、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上,武夷山需要先行先试,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这些自然资源分属8个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划了各自的自然生态空间,名目众多,如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对此,武夷山市自然资源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深有体会。

试点区经一年多的统一确权登记,厘清五类资源类型的家底,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为675.49平方公里,全民所有权面积为276.03平方公里。

此外,武夷山还选择了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组建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明确为正处级行政机构,试点期间由福建省林业局代管。管理局下设执法支队、科研监测中心2个直属单位和6个管理站(站长由所在地乡镇长兼任,有关乡镇长在转任、提任时,应征得国家公园同意),构建了“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体系,并成立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分局,统一履行园区内资源环境综合执法职责。通过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武夷山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弊端。

生态保护是国家公园永恒的主题,但国家公园不能建成无人区,更不是人为设定的禁区。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国家最美、最优质的生态产品,才是国家公园设立的初衷。在此之中,居民与试点的平衡问题尤为重要。

举个例子,设立试点之前,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域的黄坑镇坳头村112户竹农经营着村里的10200亩毛竹林,砍竹挖笋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不让砍伐,收入怎么保障?

武夷山国家公园首创山林所有权归村民、经营管理权归国家公园的地役权管理,对坳头村根据生态保护需要停伐的1万多亩毛竹林,按照每年每亩118元的标准予以补助。而对天然乔木林和人工商品林,试点按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予以停伐补助。此外,通过园企联建,试点无偿提供珍贵苗木,鼓励和支持茶企、茶农高标准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基地4000多亩。

坳头村只是一个缩影。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内的7个行政村都签订协议,主景区内7.76万亩集体山林实行有偿使用,并随着风景区门票收入增长而提高。试点以来,每年平均支付山林权有偿使用费319万元。

除了设定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天然商品乔木林停伐

[1] [2]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 龙岩地质公园获批成为世界地质公园龙岩地质公园获批成为世界地质公园04-03

    冠豸山丹霞天墙黄连盂全貌冠豸山杜鹃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导览图壮观的水中丹霞峰丛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当地时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

  • 福建至井冈山首趟红色研学旅游专列开进井冈山04-03

    来源时间为:2024-04-024月1日7时55分,由福建宁德站开往井冈山站的首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做好红色传人”红色研学旅游专列Y990次缓缓驶入……

  • 沪市上市公司公告(9月21日)03-29

    来源时间为:2023-09-21()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阿科力科技(潜江)有限公司(简称“阿科力科技”)收到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主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