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下设服务 > 正文

集美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

发布日期:2016/3/8 11:53:53 浏览:

转型升级,是供给侧改革发力点之一,而创新,则是产业转型之魂。

对于工业“家底”丰厚的集美区来说,“改革”并不是鼓励制造企业去跨行业转产,而是着眼于把优势产品做精做细,把现有优势产业做深做透,在全球范围竞争下构建新的比较优势。在当前,“机器换工”作为实现提质增效、精益生产的有效手段,越来越为集美区的企业所用。

“要准确把握集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阶段性特征,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率先破题。”集美区委书记李辉跃如是说。

“智造”引领转型升级

2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集美区深青工业组团的厦门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一楼3000平方米左右的车间里宽敞明亮,并没有忙碌的工人和复杂的流水线。十余台生产设备有序摆放,正上下挥舞着机械手臂,现场仅有的几位技术人员在一旁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调试。

“这里主要是研发车间,产品调试好后,将送到客户那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自身其实并不需要大型生产车间。”思尔特公司董事长孙启民告诉记者。思尔特是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的优秀企业,至今已累计制造3000多套自动化装备,客户包括中联、徐工、厦工、柳工等知名企业,是工业机器人领导品牌ABB在全球最大的价值提供商。孙启民介绍,公司现在共有近200名研发工程师,目前已掌握了6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

创办十二年期间,思尔特以客户需求为标准,已累计为用户提供了三千多套解决方案,不仅可以为客户提升产品质量与价值,还通过技术提升压缩了生产周期,为客户节约成本,从而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思尔特也通过长期的技术钻研和工程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在离散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生产物流技术、先进焊接工艺技术、机器人轨迹规划技术以及机器人应用集成技术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今年1月15日,思尔特正式挂牌新三板。

去年7月28日,通过集美区的牵线,厦门路达工业有限公司、机器人领军企业ABB公司、厦门思尔特公司三方合作,共建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有产品上市。

孙启民透露,目前思尔特正在与集美区内的路达、ABB以及厦门市等其他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合作,在厦门市及集美区政府指导下,共同成立一个“机器人超市”。届时,生产企业以及客户将通过这一平台,与政府对接,帮助制造企业调研,解决制造行业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同时吸收人才为行业服务。

“未来的市场,并不是强调某一个产品格外优异,而是一家企业功能辐射,和周边产业产生链接,进而产生价值。这比一个产品本身产生的价值要高得多。”在孙启民看来,平台化有助于行业形成合力。

提升竞争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正是契合了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据了解,为引导企业提升自动化水平,集美区于去年5月出台“机器换工”补助政策,对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机器换工专项补助的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整机或成套设备的,区政府将按10给予配套补助,且补助资金上不封顶。

发挥高校人才优势

去冬今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下中国政经语境中最热的词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在国内,已投用的公交车、长途客车,打开引擎盖,80以上的车里都可以看到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位于集美辖区内的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工业消防类交通领域灭火装备,每一项产品在售时,企业就积极研发新技术进行储备,随时准备更新换代。

国安达董事长洪伟艺表示,企业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步结构性调整,力求新的一年里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包括整合上下游资源,拉长企业产业链,降低采购成本,组建更高效的营销团队等。由于整个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营销活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企业已开始整合营销团队,以求在更好地维护老客户的同时,开发更多的新客户;同时将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人员为核心,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内容进行产品技术创新。

洪伟艺介绍说,除了企业自身拥有30余人的科研团队,国安达也一直保持着与高校合作的传统,合作院校包括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本地甚至国内知名高校。

作为远近闻名的文教强区,集美有10多万名高校师生。近年来,集美区充分发挥文教区高校云集和台商投资区企业众多的独特优势,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接,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服务美丽厦门示范区建设。

由于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热情持续提高,主动咨询高校院所的信息与成果,积极联系专家解决技术难题,产学研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通过采取共建研发中心、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方式,企业保持与高校院所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有效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厦门金龙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相关高校院所合作建立27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确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形式也趋于多样化。

为保障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集美区也先后出台《集美区关于推动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集美区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自主创新的若干措施》等与相关政策、措施,为企业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和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政策与社会环境,鼓励、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产学研投入。

政策扶持精准发力

经过几十年发展积累,集美区逐渐形成机械制造、电子、纺织、服装、水暖卫浴等制造产业,在“工业4.0”新形势下,集美区立足区域产业特色,不断提升制造业自动化装备水平。在当前供给侧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在企业自身生命力增强的基础上,最终目标还是创造需求。为此,集美区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有效供给。

“以前‘怕’竞争,大家各做各的,现在通过办培训班,拉动了企业与企业间的互动,大家在家门口就找到了上下游资源,避免舍近求远,大大节约了资源。”洪伟艺说,通过区里牵线,不仅企业间沟通加强,企业还通过台湾“医生”的把脉问诊,开拓了思维,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

2012年起,集美区经过横向比对,决定通过积极向外“借智”,引进财团法人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在制造业中导入精益生产理念,探索工业转型升级的“集美模式”。在四年多时间里,辖区企业坚持向台湾“医生”问诊,打造了适合企业的成长机制。

“请进来,走出去”,集美区将这两种模式同步推进:不仅请来老师办各种培训班,还到台湾实地参观标杆企业。从质疑到被动接受辅导,再到积极争取名额,辖区企业负责人渐渐认识到,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强力手段。

集美区经信局局长董建财介绍说,继去年集美区推出内部顾问师培训计划之后,将企业经营者、高管以及生产者等纳入培训对象,分别推出领袖班、高阶班以及生产实战班,受访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据介绍,今年集美区不仅将领袖班增开至3期,还将于5月1日在辖区内成立“卓越创新中心”,为企业把脉问诊提供便利。

最新下设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