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地方单位 > 正文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2/12/16 9:13:57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1-12-3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市属各高等院校,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旅游发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闽政〔2021〕8号),深化文旅融合,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超越,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目标,传承和弘扬“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和宝贵经验,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理念,抢抓强省会战略机遇,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全域提升、精品打造、招强培优、消费挖潜、精准营销、快通畅游六大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全域生态旅游市,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新增一批高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高品质提升城市旅游休闲水平,建成辐射国内外的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有福之州”品牌全面打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重要步伐,高质量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旅游主导产业地位更加凸显。力争旅游总人数突破1.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800亿元,形成千亿旅游产业。

二、实施六个专项行动

(一)全域提升行动

1.优化旅游发展布局

加快完善“一核三带四区”全域生态旅游市发展布局,重点打造“一核”闽都文化休闲核心区,突出“三带”蓝色海滨休闲度假带、闽江黄金水道休闲带、大樟溪山水金汤康养带,推进“四区”山水温泉康养区、山海梦都体验区、生态人文休闲区、畲族民俗旅游区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各级森林步道,有机串联市域内主要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古村古道等旅游线路。建设沿马尾、长乐、福清、连江、罗源海岸线滨海风景道,打造一批休闲游憩相宜的美丽海湾。编制内河港口总体规划,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支持依托榕城自然生态、山水景观、人文特色、历史文化等资源条件,建设“风情小镇”“花漾街区”“美丽乡村”,打造最美“幸福公园城”。〔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园林中心、市名城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文物局、市文投集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增强旅游发展动能

树立省会城市发展标杆,推动福州创建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充分发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溢出效应,积极推动三坊七巷、福建船政、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申遗。依托中国船政文化和船政建筑群,打响世界工业遗产品牌。发挥三坊七巷、鼓岭等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叠加优势,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依托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创新业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进连江、鼓楼、晋安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福清、长乐、马尾等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加快实施《福州市高A级旅游景区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推动中国船政文化景区、鼓山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贵安温泉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到2025年全市实现“县县有4A”。〔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市林业局、市名城委、福州古厝集团、市鼓岭管委会〕

3.强化区域定位

以“有福之州”为核心定位,全市一盘棋、各地一特色,构建福州旅游发展高地。推动主城区建设成为文化特色鲜明、辐射省内外的旅游休闲目的地;长乐依托空港和滨海新城建设海峡西岸滨海特色休闲旅游目的地;闽侯建设闽越风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连江开发利用温泉、海岛、海湾、渔村等特色资源,打造国内知名温泉养生和滨海休闲度假胜地。提升旅游品牌能级,支持永泰用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金字招牌,打响“永泰自然来”、晋安“乡约北峰”、福清“好梦开始的地方”、罗源“畲风海韵”、闽清“梅好闽清,礼乐天下”等县域旅游品牌。〔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二)精品打造行动

4.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

顺应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时代到来的新趋势,鼓励和规范旅游民宿发展,统筹布局一批精品民宿、特色民宿、休闲民宿项目。适时出台高端度假酒店扶持政策,支持在旗山湖、晋安湖、三江口等区域发展高端度假酒店,力争“县县有高品质酒店”。支持各地发展非星级的精品酒店、特色酒店、连锁酒店。指导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域生态旅游小镇、金牌旅游村、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和省市“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构建旅游小镇、休闲乡村、房车露营地和旅游综合体等相结合的旅游新空间体系。〔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名城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投集团、市消防救援支队〕

5.打造一批区域标志性项目

深入挖掘闽都文化、温泉养生、清新生态、滨江滨海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面建成海丝国际旅游中心,打造一站式旅游服务综合体,重点推进福州古厝与海丝文化保护提升工程、马尾船政文化城、闽越水镇等一批区域标志性项目。做大闽都文化旅游,提升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马尾船政、昙石山、寿山石等文化和旅游产品建设;做强温泉养生旅游,推进桂湖生态温泉项目、永泰青云山御温泉度假酒店提升项目,打响中国温泉之都品牌;做实清新生态旅游,打造都市生态旅游精品,提升鼓岭、旗山,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做优滨江滨海度假旅游,编制并实施《闽江口船政文化旅游圈专项规划》。推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东街口)、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等文旅商圈、综合性标志性项目创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十四五”期间,争创1个以上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鼓岭管委会、市文投集团〕

6.推进“旅游 ”“ 旅游”融合发展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价值。做大海洋旅游,加快福州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打造滨海新城滨海旅游度假带、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环马祖澳旅游区、罗源湾(松山)滨海旅游度假区等滨海旅游目的地,做好渔旅融合,发展渔家民俗体验、海上垂钓等滨海休闲项目。支持长乐东洛岛、连江黄湾屿等无居民海岛试点整体开发。做优康养旅游,开发温泉疗养、中医药养生、森林康养等健康旅游产品,加快康养旅游产品提质升级,培育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小镇、森林康养基地、一线职工疗休养基地,为游客提供优质的、独具特色的“洗肺”“泡澡”服务。做精体育旅游,办好福州国际马拉松、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国际国内知名赛事,推动电竞体育赛事经济和高端游艇、户外休闲装备等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条。做深研学旅游,推出“古厝之旅”“红色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乡村之旅”等一批主题研学线路,增设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做强工业旅游,依托工厂、工业遗产项目等,打造一批观光工厂,建设一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工业旅游试点企业。做实商展旅游,修订福州市会议展览业政策,完善城市商业区旅游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专业化、规模化商务旅游产品,积极引入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会议会展品牌,推动高端化商务旅游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林业局、市总工会、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建设局,市贸促会,福州新区管委会(滨海新城指挥部)〕

7.促进旅游演艺和音乐产业发展

推动旅游演艺项目开发提升,支持三坊七巷、鼓岭、永泰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地域文化率先推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演艺项目。在“两江四岸”区域,引进“闽江印象”(暂名)大型文旅演艺项目,以视听盛典,提升福州城市品位和吸引力。安排市级旅游专项资金扶持旅游精品演艺项目。发挥闽都文化艺术中心等市属文艺院团优势和作用,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公益性演出及“周周有戏”公益性演出形式,组织非遗走进景区、街区、公园。积极引进专业化音乐运营企业,推动在主城区建设音乐产业基地、音乐特色街区,培育本土音乐IP,突出榕台音乐产业交流合作,推动音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委台港澳办、市鼓岭管委会、市园林中心、福州古厝集团〕

(三)招强培优行动

8.立足产业链招大引强

有效整合福州旅游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鼓励各地加强项目策划和精准招商,用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海丝国际旅游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等平台,重点引进世界企业500强或中国企业500强,国内外知名文旅头部企业、景区、酒店、管理公司和基金落户福州。支持本市国有企业以合资、合作方式引进央企、国企、民企来榕布局,投资开发重大旅游项目。〔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委台港澳办、市贸促会、市文投集团〕

9.培育优秀龙头企业

实施旅游优秀龙头企业培育工程,聚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培育新型国有文化和旅游集团、领军企业,推动全市重要文化和旅游资源跨界整合,推进将相关经营性资产注入国有文旅企业,打造全省综合性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对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按我市支持企业上市“榕腾计划”有关实施意见予以奖励。加大政策扶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产业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加大扶持中小微旅游企业,完善入榕旅游奖励政策,促进全市旅游企业良性发展。〔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金融监管局、市税务局〕

(四)消费挖潜行动

10.繁荣夜间文旅消费

积极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坚持市县联动、部门协作,精心组织文旅“消费季”等活动,培育一批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争创1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做大夜游文旅产品,发展集聚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购物、旅游演艺、康体休闲等多元夜间文旅消费业态。提升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景观风貌和旅游品质,融合夜间演艺,做强闽江夜游项目;做优白马河、晋安河等内河夜游项目;打造福山郊野公园、闽江北岸CBD等一批夜景网红打卡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主题实践以及研学教育活动。〔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福州古厝集团〕

11.延伸旅游消费链条

做好“茶文化”文章。鼓励在景区、街区、公园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大众茶馆”。到2023年,争取实现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大众茶馆”全覆盖。挖掘茉莉花茶内涵,打造一批茶

[1] [2] 下一页

最新地方单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