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地方信息 > 正文

《福建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

发布日期:2019/1/7 11:27:17 浏览:

治的有效机制,青少年涉案涉罪数据逐步下降。

发展措施:

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青少年明确基本的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教育纳入我省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配齐配强中小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辅导员。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全省巡讲活动,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面向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的制度规范。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和平安建设内容,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统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发展壮大青少年普法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2.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清理和整治社会文化环境,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加强对影视节目的审查,强化以未成年人为题材和主要销售对象的出版物市场监管。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严格落实禁止在中小学校园周边开办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彩票专营场所等相关规定。依法采取必要惩戒措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案(事)件发生。净化网络空间,完善网络文化、网络出版、网络视听节目审查制度和市场监管,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整治网络涉毒、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服务管理,依法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依法查处无证无照场所。

3.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大力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入各地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在全省县级地区全面推开并不断深化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明确各类群体工作重点,建立覆盖完整、切实有效、主责清晰、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家庭监护和学校教育职责,防止青少年脱离与家庭、学校的联系,出现不良行为时能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在有条件的设区市建设专门学校,畅通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进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的渠道,研究建立符合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进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的程序。完善专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矫治水平。大力推进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用,对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困难帮扶、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服务。

4.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深化未成年人司法改革,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专门机制建设,明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改革完善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在侦查、起诉、审判、刑事执行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中,落实社会调查、心理疏导与测评、分押分管、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强制辩护、合适成年人参与、当事人和解、附条件不起诉、分案起诉、法庭教育、回访帮教、犯罪记录封存、分类矫治等特殊保护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未成年人帮教基地。妥善安置附条件不起诉、适用非监禁刑、特赦的未成年人以及解除收容教养和其他刑满释放的青少年。

(十)青年社会保障

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覆盖青年急需的保障需求,并在各类青年群体之间逐步实现均等化。

发展措施:

1.加强对残疾青年的关心关爱和扶持保障。健全完善残疾青年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政策,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残疾青年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依法保障残疾青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权利。大力开展面向残疾青年的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残疾青年权益维护,培育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青年的社会风尚。

2.加强青年社会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救助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力度,促使其回归家庭,有针对性地解决流浪未成年人在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家庭困难的失学、失业、失管青年提供就业、就学、就医、生活等方面的帮助。加大临时救助政策的落实力度,解决包括进城务工青年在内的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努力解决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问题。大力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为进城务工青年与其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帮助。

三、重点项目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着重在青年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中选拔一批骨干作为培养对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设党性教育、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工作锤炼、对外交流等方面的课程,进行阶段性集中教育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注重后续跟踪培养,动态调整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对各行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福建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分省级、省级以下(包括市级、校级、院系级等)两级实施。

2.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程。坚持不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推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教育全过程,搭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文化熏陶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设计制作一系列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文、动漫、视频等产品,通过各类新媒体、传统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公民道德宣传,开展道德模范、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社会道德实践,引导青年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诚信互助、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引导青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挖掘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引导青年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3.青年体质健康提升工程。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以足球为突破口,集中打造青年群众性体育活动载体,大力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使坚持体育锻炼成为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时尚。培养青年体育运动爱好,经常性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操(舞)、健步走、传统武术、太极拳、骑车、登山、跳绳、踢毽等健身活动,力争使每个青年具备1项以上体育运动爱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引导青年树立健康促进理念,在健康促进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完善青年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实现定期抽样监测和公开发布监测结果,倡导青年形成良好的饮食、用眼和睡眠习惯,控制肥胖、近视、龋齿等常见病的发生率。改进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激励青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我省高校学生见习工作制度化。按照“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规范化管理”思路,在企业、社区、科研院所建设一批见习、实习基地,开发一批具有职业发展空间、技能训练机会的见习、实习岗位,健全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促进岗位更新。把大学生实习纳入高校实践学分管理。把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各类社会青年纳入就业见习范围。加强青年就业见习培训和管理,提高见习实效。充分汇聚政府、企业、社会的力量,为青年参与就业见习提供补贴与支持。

5.青年文化精品工程。支持青年文化精品创作推广,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青年文化创意赛事及文化体验,大力培育青年文化创意人才和社会组织。加大挖掘力度,联合党政机关、社会组织、民间机构等,积极创作一批思想主题鲜明、青少年喜闻乐见、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视频、游戏、图文、动漫、微电影等涵盖各文化类别的青年题材文艺精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青年网络新媒体产品展播平台,开展全省性青年互联网创新创意活动。积极开展省级文化、出版类评奖推荐活动,每年向青年推荐一批优秀影视、网络、动漫等文化作品。

6.青年网络文明发展工程。深入推进“阳光跟帖”行动,引导广大青年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争当“中国好网民”。发展壮大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持续广泛、强有力、有针对性地发出青年好声音。鼓励支持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文化机构制作推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青年喜欢的网络新媒体文化产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对全省各级团组织新媒体矩阵的建设扶持力度,建设一批共青团新媒体工作室(中心)。加大对青少年新媒体领域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举办网络安全、网络技能、网络文化产品等方面竞赛,广泛开展培训和指导,发掘、吸引、培养各方面的青年网络人才。加大网络文明队伍指挥协调系统建设力度,开发运行平台,形成管理机制,提升组织效能。积极倡导和开展网络公益活动,使互联网空间成为青年成长的温馨家园。

7.福建青年志愿者行动。全面推行青年志愿者实名注册制度,发挥共青团员示范作用,到2025年实现实名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总数达到500万名。稳步培育青年志愿服务骨干队伍,构建分层分类志愿服务项目库,扩大基层志愿服务组织覆盖,加强激励评价、保险保障等机制建设,形成规模宏大、来源广泛、门类齐全、管理规范的全省青年志愿服务队伍、项目和组织体系,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日常化、便利化开展。坚持以社区为主阵地,广泛开展青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坚持立德树人,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深化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和福建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大力开展“共青团员义务星期六”活动、“维护交通秩序青年志愿服务专项行动”、“青春之光”爱老计划、“保护母亲河、有我河小禹”等品牌项目。积极参与并做好重大赛事和会议的志愿服务工作。

8.青年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工程。实施青年民族团结交流项目,每年开展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与福建各族青年互访、联谊活动,鼓励不同民族青年之间结对子、互帮互助。开展高校“中华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在高校举办图片、影视展和歌舞活动,宣传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宣传各民族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增强各族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大青年中开展民族常识和民族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大赛。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沿海地区和城市开展“中华一家亲,可爱城市共同建”活动,为外来少数民族青年融入城市提供帮助。

9.台港澳青少年交流工程。举办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两岸青年联欢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青年创新大会、闽港澳中小学夏令营、闽台八闽文化之旅夏令营、闽港澳结缔姊妹学校活动、闽港澳行业青年交流、“闽南风·海峡情”等活动,扩大交流规模,提升交流质量。继续办好台港澳青少年实习实践、体验营、训练营和形式多样的交流考察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常态化的结对交流和项目合作,促进相互了解。做好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相关工作,加强福建101台湾青年创业服务中心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三大网络平台建设,依托海峡人才网等打造台湾青年来闽求职就业的权威专业性平台,建设一批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10.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到2020年建成6500人、到2025年建成10000人的全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全面参与基层社区社会工作,重点在青少年成长发展、权益维护、犯罪预防等领域发挥作用。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基地,加大对全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我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水平。支持我省培养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建立具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继续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到2020年至少建立2家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重点实训基地和5家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制订省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标准,推动各级团组织以及青少年服务组织和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地方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