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地方资讯 > 正文

归真堂为上市“苦撑”七年:再被揭“活熊取胆”遭遇阻力

发布日期:2016-11-28 上午 05:13:47 浏览: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近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有限责任公司披露了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归真堂”)关于《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申请文件的第二次反馈意见》的回复文件,在这份最新的专项反馈中,归真堂券商恒泰证券承认,归真堂存在售卖熊胆汁等违法行为,但其强调“存在的部分不合规方面情节轻微,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而对以归真堂为代表的中国养熊产业来说,已经进入第七年上市冲刺的归真堂能否被最终放行,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争议行业生存或者毁灭的信号灯。

归真堂又要上市

近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有限责任公司披露了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归真堂”)关于《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申请文件的第二次反馈意见》的回复文件,在这份最新的专项反馈中,归真堂券商恒泰证券承认,归真堂存在售卖熊胆汁等违法行为,但其强调“存在的部分不合规方面情节轻微,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这一幕似乎与七年前的2009年归真堂首次准备上市时遭遇的质疑非常相似——在舆论对其活熊取胆道德性的汹涌争议背后,还有对其“越界”商业化熊胆类产品的指责与担心。

2009年,归真堂在所属地福建的《泉州日报》刊登上市辅导公告;2011年2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市场应对归真堂“活熊取胆”亮“红牌”》,由此掀开舆论声讨之声。

随后,民间的质疑迅速扩大为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垒——除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团体加入反对的队伍,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甚至联名毕淑敏、崔永元、陈丹青等72位知名人士向中国证监会信访办递交吁请函,反对归真堂上市。

2012年,这场备受争议的IPO历经了社会对其几乎持续整年的高度关注,最终在2013年夭折——巨大的压力之下,归真堂创始人邱淑花在媒体面前哭诉,“早知这样就不搞上市”。

2013年4月,证监会宣布归真堂IPO中止审查;当年6月,归真堂表示,目前不是IP0的好时机,未来时机成熟时不排除择机再启IPO。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归真堂上市并没有呈现一边倒的声音,即便是主管部门之间意见也并不统一。

2012年,就在归真堂事件交锋最激烈的时候,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曾在国新办例行发布会上公开表示,“证监会向林业局征求过意见,我们的意见是两个字:依法。只要他们(归真堂)符合法律的,我们就同意。”

3年后的2015年12月14日,归真堂在股转系统披露股转说明书,正式申请登陆新三板,上市通道正式重启。

“如果归真堂这样以活熊取胆类产品为主业的企业上市,确实是对我们(动物保护)工作最大的否定。”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工艺基金会(“它基金”)执行秘书长张小海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在2012年公众对归真堂活熊取胆的争论中,张小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当时以亚洲动物基金(AnimalsAsiaFoundation,AAF)中国区对外事务总监身份出现的他,迅速成为了与归真堂对抗的动物保护组织里“站在最前面”的代表。

双方阵营交锋最激烈的时候,张小海说,他和他的同事曾经被归真堂拦在福建惠安的养熊基地外,“其他人都可以进去,但是我们(AAF)不能进去,不受欢迎”——2012年,迫于潮涌般的舆论压力和一些现实存在的误解,归真堂向国内一百余家媒体的两百多名记者开放了福建的养熊基地,欢迎大家参观释疑,但在从酒店去养熊基地的大巴开启前,张小海被归真堂明确告知“不受欢迎”。

而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张小海所代表的亚洲动物基金的财务报表等也随即被公开和质疑,包括基金来源、赞助方背景,以及德国、意大利相关制药企业的人工合成熊胆药的“替代”阴谋等,都不断成为双方继续交战的新阵地。

“现在3年多过去,归真堂的熊又增加了将近400头,民间的舆论并没有让它放慢任何一点点的扩张速度,它也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张小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归真堂最新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来看,“截至8月31日,归真堂养殖黑熊899头,年可繁殖小熊100头以上,归真堂3年来已经增加了黑熊近400头。”他说。

而在股转说明书中,归真堂再次强调,公司所采用的无管引流,是一种安全、自然、无损害的熊胆汁采集技术,上市完全是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

归真堂说,每只熊都能受到最“温柔”的对待

整体而言,整份回复意见的精髓,要数归真堂最惹人争议的一个部分:活熊取胆。

基于保护动物的立场,“活熊取胆”这四个字便足够惊悚,也足以触动许多动物保护组织的神经,他们表示没有办法接受归真堂如此残忍对待动物的方式。

而且,在“人工熊胆”已经研制成功的前提下,归真堂还坚持使用“活熊取胆”的方式制药,这也是归真堂几度徘徊资本市场大门而不入的最直接的障碍。

针对这些疑问,归真堂说,自己的“活熊取胆”方式很“温柔”。照归真堂自己的话说,“这主要依赖于公司独家的‘人工造瘘及活体无管引流技术’”。简单来说,归真堂的“活熊取胆”其实只是给饲养的黑熊通过手术的方式造一个瘘管,然后引出胆汁的一种方式。

归真堂表示,自家这种技术“具有瘘管设计科学,一次手术成形、成功率可达100、瘘口小,愈合率高、不易复发、不易感染等优点,同时,公司严格定时引流胆汁、每天引流次数不超过两次,平均每天引流量约130ml左右,能很好地保护引流熊的健康。”

我们不妨来做一下简单的计算题:假设每天每头熊引流2次,平均每天引流量约130ml,照这样的引流量,按照一年365天计算,那每头熊一年下来能引流多少胆汁?47.45升!相当于,一头熊每年引流的胆汁可以装满19个2.5升可乐瓶!各位可自我感受一下!

活熊取胆底线实在太低

“活熊取胆的底线实在太低太低了。”它基金秘书长、长期从事反对活熊取胆工作的张小海说,“这个产业是残忍的,没有必要的,熊胆是可以被替代的。如果中国社会到今天还在讨论被圈养、身上被打了伤口的熊是不是还疼这个问题,我觉得很不安。”

“没有一个专家说,消费者离开熊胆就活不了的。”前中国兽医协会会长、曾任国家首席兽医的贾幼陵说。他指出,熊胆已经变成了赚钱的商品,但它并不是救死扶伤所必须的药品。而归真堂所采用的无管引流方式依然会对动物健康造成巨大伤害,“感染机会是百分之百”。

贾幼陵同时提醒职业兽医,只能预防和治疗动物伤病,不能制造动物病痛。

中国兽医协会动物福利分会会长常志刚说,没有一种病必须要熊胆去治。他提到,中医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有很多合成产品能够替代,中医并不是一成不变,它已经摒弃了过去很多不适合应用的原材料。活熊取胆的存在,是对中医发展的一个障碍。

它基金理事长张越表示,容忍活熊取胆就是容忍残忍,这关系到对生命的态度,文明社会不应容忍虐待动物的产业。

报告:97.4公众认为活熊取胆残忍

不过,对于归真堂该不该上市、活熊取胆行为该不该存在等问题,业内仍然争论不休。“其实现在任何一个话题,不管你个人觉得这个事情有多么积极,但是拿到公众面前,总有各种争论。”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越说,所以,“我们觉得解决问题,最好能找到一条途径,能够双赢或多赢。”

张越对记者说,当今科技发达,为有效的替代转型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企业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利益有可能达成一致。“我们希望用科学、理性、沟通的方式来取代残忍,取代争吵。”

论坛上,它基金发布了由零点公司所做的《中国公众对活熊取胆及熊胆消费态度研究报告》。据零点有数公司专家姜健健介绍,调查以麦肯锡公司ClusterMap城市划分标准所确定的中小城市为抽样框,对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福州武汉成都西安太原昆明等城市的消费者进行了在线调查,最终获得1892个成功样本。

调查结果显示,97.4的公众认为活熊取胆很残忍,83.9的公众希望取缔活熊取胆业,而仅有2.4的公众认为熊胆制品不能被替代。

调查发现,熊胆制品在国内的消费空间也非常有限,市场趋向萎缩,前景不被看好。在受访者中,仅有一成熊胆制品的忠实消费者,超过七成从未购买过相关产品,而在这部分无消费行为人群中,九成以上(90.2)表示未来也不会购买或使用熊胆制品。

姜健健介绍,调查发现,一些消费者其实并不了解熊胆制品的安全性问题。有研究数据显示,长期用于活熊取胆的熊100都患有胆囊炎,38的熊会死于肝癌,人工引流的熊胆主要来自于生病的黑熊,安全性令人担忧。“没有告诉之前,会有69.7的消费者会继续使用产品,但是当我们告知了危险因素之后,公众意见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只有32.2表示会继续使用。”

“我既不是熊胆使用者,也不是动物保护协会的成员。我只是一个旁观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文化中心主任郭紫仪说,“从投资的角度,我觉得最需要强调的就是‘止损’。”

郭紫仪说,归真堂三番两次上市被叫停,不管从道德、法律、投资人的层面,大家都不认可。归真堂不能上市,已经代表这个行业异样了。“从投资角度来讲,转型有多种办法,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走出这一步。”

呼吁动物保护立法

张小海回应称,全中国目前熊胆产量是40来吨,对整个大的医药市场来说非常小,而消费者群体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他坦言,动物保护界和动物产业界博弈激烈,动物保护界未必占上风。

目前,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即将颁布。它基金表示,即将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还会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希望能推动它的完善。

张越在会上说,必须推进中国动物保护立法,在这个领域,中国不能独立于世界文明之外。

“暗流”的市场

[1] [2] 下一页

最新地方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