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福建 > 旅游景点 > 正文

挖掘老巷古代清官故事泉州首创廉政文化旅游线路

发布日期:2017/3/26 8:35:31 浏览:

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廉政文化旅游线路

福建旅游路线

设在甘棠巷的导览牌方便游客参观

福建旅游路线

廉政文化旅游线路受到游客欢迎

“曾井巷,巷因井名,井因宅名,宅因人闻。”在鲤城区曾井巷状元井边,听着泉州浩然书院院长潇风的讲解,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宋朝,回味曾氏一族“一门四相”的辉煌,体验曾氏一族一脉相承的“清、正”家风。

这只是泉州旅游的一个缩影。泉州古城保存完好,其中的老街巷是闽南文化旅游的特色亮点,这些巷子深藏着动人的历史故事,记录了曾经“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辉煌过去。走进这些巷子,来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发现老泉州,聆听圣贤故事,洗涤心灵。2016年5月,市旅游局将廉政文化与旅游元素相结合,依托泉州古城区西街,选取其中的台魁巷、孝感巷、曾井巷、甘棠巷等四条老街巷串联开辟了一条廉政文化核心街巷旅游路线。

如今,这条旅游线路日益得到游客的青睐,古城廉政文化旅游热起来了。游客在参观中深刻体味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可从中受到廉政文化的教育熏陶。今年,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拓展延伸,更好地服务游客。

首创廉政与旅游碰撞出火花

“廉政”与“旅游”两个看起来不相搭配,不经意间两者碰撞在一起,激发爱的火花,结出一个名叫“廉政文化旅游”的果实来。

“古城是一部‘廉政’的素材,特别是小巷。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些素材用活,串起来,让游客进来。”市旅游局纪检组长何国平告诉记者,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古城区的老街旧巷,四处是唐宋风韵的独特闽南风格建筑,承载了泉州千年的文化传承,深藏着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故事,其中便有不少清官廉吏的故事。在当前“反腐倡廉”为热点的形势下,市旅游局以“廉政”为主线,把古城这些素材串起来,开辟了全市首条“廉政文化旅游”专题路线。

该路线的景点分布较为集中,以泉州古城旧巷为依托,起点为开元寺东边台魁巷,途经孝感巷、曾井巷,终点为甘棠巷,四个巷子相隔不远,连成一线,徒步参观全程1小时左右。

据介绍,市旅游局在线路开展前期对泉州古城进行多次深入走访,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最终选定了该条线路。线路中涵括了泉州历史上数位著名的清官廉吏的为政佳话,百世流芳。

“开设廉政文化旅游线路在全市开了先河。”何国平说,他们将古城小巷和历史人物的故事编写成导览牌,辅以历史人物图像,旨在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地为游客讲述巷弄中的廉政故事,希望游客在参观游览历史积淀深厚的古城、体验特色鲜明的闽南文化的同时,又能从中正面感受这股清正之风。

这棵白来叶树仍然长在保和堂前,见证了台魁巷的廉政清风。

底蕴古巷深藏厚重的历史文化

泉州的老街老巷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背后均有着精彩纷呈、感人至深、积极向上的家国情怀故事。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从巷子头走到尾,它不仅能够为你全景式地还原最真实的泉州民间生活,说不定还能领着你挖掘在此尘封已久的历史宝藏,让你感受这股廉政清风。

游台魁巷沐状元清风

本次廉政文化旅游路线的起点台魁巷,因清官庄际昌而闻名。为何称之为台魁巷?古代的“台”是对宰相的敬称,“魁”则作为状元的尊称。明代,泉州状元庄际昌为该巷奇仕宫题匾——“雁塔钟灵”,希望泉州能出更多的宰相(台)和状元(魁),故得名“台魁巷”。

庄际昌,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进士,在会试、殿试皆第一,是整个明代唯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因他秉持廉洁务实的态度勇斗贪宦魏忠贤而被罢职。在居官期间,曾出使册封赵藩王,藩王赠以珍宝,际昌辞谢说:“王臣公开宠赂,国法如何维护?且贪污成风,我有何面见乡民?”天启五年,际昌任会试考官。考试之日,题目尚未发下,主考令人传呼帘官,际昌坚持不可。当时宦官魏忠贤操纵朝政,主持考试的官员多数是其私党,际昌据理力争,不惧权势。天启六年,因魏忠贤打压排挤,际昌被罢职。

返籍归乡时,庄际昌又为家乡兴利除弊:海疆不宁,他约定乡邻,编队守望;又捐资修筑晋江溜石陡门,内蓄溪流,外捍海潮冲啮。

明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伏诛,庄际昌被起用为右谕德。赴任途中,又被提升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到京后,毅宗赐镪楮珍膳,授记注官。在职期间,庄际昌秉笔直言,坚持正道。每日黎明入朝,夜二更方罢,劳累而不顾休息,故名声日隆,深受好评。后又任国子监祭酒,不畏权贵,任劳任怨。清正官声,垂范后世。

古时候台魁巷内曾有节孝坊、贞洁楼、忠孝坊,也有保佑妇孺平安的“奇仕妈”。时光荏苒,如今的台魁巷中的历史遗迹,只剩下奇仕宫、过路亭,以及古色古香的粘氏古厝……可是台魁巷的故事没有结束,巷口的白来叶树、巷中的保和堂等都在延续着传奇。

孝感巷中观蔡清斗宁王

廉政文化旅游线路途经孝感、曾井二巷。孝感孝感,孝字感人,孝感巷缘于明朝朱鉴夫妇“孝感动天”的典故。朱鉴从小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其孝行达四乡五里,被《明史》列入“列传”,皇帝赐建“孝感动天”的牌坊。

朱鉴在湖广为官期间,处处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无时不为朝廷社稷考虑。他深入民间,访民疾苦,知悉湖湘的许多民俗风情。一边尊重民俗,请复旧制,弘扬优良的民族传统、民间风情,一边移风易俗,引导民风,使恶俗流风为之一改。任满时,百姓感佩,夹道欢送。

这条巷子亦是明代成化礼部祭司主事蔡清的故居。蔡清居官清廉,曾经上疏力陈官场、社会私弊,揭露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生活奢靡腐败的现实,去世后被追谥“文庄”,并从祠孔庙。

正德元年(1506年),蔡清任江西提学副使。当时,藩封于南昌的宁王朱宸濠持势骄恣,已有不轨迹象。每月初一、十五,江西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员都要先向他朝拜,次日才去晋谒孔庙。而蔡清却坚守礼制,劝说同僚要先谒拜孔庙,后拜宁王。宁王生日时,各司官员都穿朝服去拜寿,唯独蔡清例外(以示与朝拜皇帝有别),因此引起宁王忌恨。在一次宴会上,宁王当众嘲弄蔡清不会作诗。蔡清当面予以反击称:“某平生于人无私(诗)。”宁王因受辱不忿,派人入京造谣并借事诬告蔡清“非议诏旨”。蔡清,既不愿同流合污,亦不向权贵妥协,毅然严词反驳并辞官归里。宁王加以挽留,并私下称要与蔡清结成儿女亲家,蔡清丝毫不为所动,不受威胁利诱。

蔡清一生力学六经,遍览经史子集,在继承程朱理学中发展其学统,并在与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派论战中,逐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集28名士结社研究易理,号为“清源治易二十八宿”,形成清源理学学派。蔡清最大的贡献在于:“殚毕生精力,著《易》、《四书蒙引》,阐孔孟之微言,发明濂洛关闽之正学,刊学宫而布天下,至今学士文人确实其说毋变。钩深括奥,振落扶衰,文庄公讵非紫阳功臣哉!”

尽管“孝感动天”牌坊已倒塌几十年,无迹可寻,但孝感巷还是坚守在古城西隅,连系着古城百姓的心魂和口碑。走在巷子里,那些坐在老屋里的长者,张口便能说出一些跟巷子有关的掌故。孝感巷不仅有“孝感动天”的故事,还有明代理学家蔡清,源自开元寺黄守恭的晋江东石檗谷黄氏后人,以及源自南宋、影响了泉州南戏台词的康王爷信俗,走进这里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古早味”。

曾井巷里看“一门四相”耀门庭

曾井巷,巷名缘于泉州状元、南宋贤相曾从龙的出生故事。因曾状元生于井盘上,故此井称“状元井”。

曾从龙于宋宁宗庆元已未进士第一,累官至枢密使兼参知政事,归授资政殿大学士。他为官清廉,事物治理井井有条,是个顺民心、得民意的好官。宁宗开禧年间,曾从龙请求离开京城到地方做官,以求亲身体验民情。宁宗任命他为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府,在任整顿吏治,严明法纪,兴学养士。史称他“才行文学,剔历中外,蔚有声誉”。

宋时泉州仕官之盛,以曾家为最,曾公亮、曾孝宽、曾怀、曾从龙——“龙山衍派”宋朝时最辉煌,共出了四位宰相一位状元,人称“一门四相”、“曾半朝”。

曾氏族人在文化上的突出成就得益于家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其注重教育、仁爱为本、清约自持、孝道传家的良好家风,是晋江曾氏绵延相继的重要因素,也为曾氏家族贤才辈出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清人李清馥说:“其家率公之教,修廉隅,力学问如寒士。观此,其积厚流光,自有本也。”曾氏几代人共同努力,在科举、仕途、学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功。而良好家风,也给曾氏家族打上了厚重的文化烙印,其家风政风以“清、正”闻名,显于当世,流传至今。

时光流转到了今天,仍可见市区新门街龙头山曾氏祠堂的对联曰:“事宋主七八宗为公为将为相,祀乡贤十六位立德立言立功。”亦可见林祖乙(原交通部副部长)、林祖赓(厦门大学原校长)兄弟俩位于曾井巷老宅内的对联:“自祖宗积德数百年忠孝休声始我后,愿孙子承家千万世诗书文彩耀人前。”

两副对联跨越了中国数个朝代,却遥相呼应,道尽曾井巷以诗书文彩光耀门楣,崇尚忠孝仁义的故事。巷子里的古井、古厝则是那一段段历史的印证。

巷子南口西侧有一境庙“妙因宫”奉祀保生大帝,巷内原有状元曾从龙府第,今日故宅已废,仅余一口“状元井”见证世事沧桑。状元井东面,有联魁宫,巷内一处寻常人家的院墙上,嵌着古老的“石敢当”三字。一宫一庙,古井古厝,巷头巷尾相映成趣。这一切都让人感叹,文都泉州“诗书文彩耀人前”的古老传统从未远去,薪火相承。

甘棠巷里听“三鞭为界”的传奇

在娓娓动听的讲述中,不知不觉来到了此次路线的终点——甘棠巷。甘棠巷系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廷机归隐后居住的小巷。“甘棠”具有“德政”之意,天启年间,大学士张瑞图借西周时期召公甘棠树下断案的故事,取巷子名为“甘棠巷”,以颂赞李廷机的“清、慎、勤、廉”之美德。

明万历年间,相国李廷机要告老返梓时,神宗皇帝想到李相国在朝为官时立身廉洁,连相府都不盖,对他非常敬重。当他离京返乡之时,神宗皇帝特赐他马鞭一支,教他“三鞭为界”,就地建造相府。

何谓“三鞭为界”?就是任其骑着马随意抽三鞭,马跑到什么地方就以那个地方为界,界内都归其所有。李相国是位清官,不肯占百姓的利益,可是又不能违抗圣旨,只好骑着马在泉州城内寻来找去,实在不忍下手抽鞭。最后他来到西街五塔巷,看见有一片荒芜的旷地,于是他拿起马鞭轻拍马背三下,不一会儿又紧收缰绳,结果马跑不远便停了下来,占地也就不多,他便在此处(甘棠巷与五塔巷之间)建了一座小小的相府。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老妻问我明朝事,叉手后园看梅花。”这是李廷机辞官回乡后写的一首绝句《除夕》,描写其生活的拮据与达观的态度,读后一个清官的形象跃然纸上。

归隐故乡前,李廷机给明神宗上疏:“即臣死,不望帷盖之施;即生还,不望资斧之赏。”回乡路途所经之地千余公里,“未见李阁老行李僮仆者。”临终时,身边仅存44块银钱,连买棺木都不够。当时的泉州知府蔡善继捐出自己的半年薪水,又发动大家捐款,为他购置棺木料理后事。宰相当到这种困窘程度,也是亘古奇闻!

“当官之事,曰:清、慎、勤,而清居首。”“大臣须办得一点诚忠,不为身,不为家,不为官,不为荫,一心为国为主。禄赐之外,更无他营。”这是李廷机的名言,更是他为官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南京任职期间,官邸里的器具杂物,他大多都没动过,离职时还将其封存记录,留给继任官员。南京守备邢隆十分感慨地说:“李爷,你只吃南京一口水!”当时朝廷规定,三品衔以上官员出行时可以坐顶盖

[1] [2]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 龙岩地质公园获批成为世界地质公园龙岩地质公园获批成为世界地质公园04-03

    冠豸山丹霞天墙黄连盂全貌冠豸山杜鹃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导览图壮观的水中丹霞峰丛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当地时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

  • 福建至井冈山首趟红色研学旅游专列开进井冈山04-03

    来源时间为:2024-04-024月1日7时55分,由福建宁德站开往井冈山站的首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做好红色传人”红色研学旅游专列Y990次缓缓驶入……

  • 沪市上市公司公告(9月21日)03-29

    来源时间为:2023-09-21()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阿科力科技(潜江)有限公司(简称“阿科力科技”)收到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主要……

返回顶部